杨 华
江苏旭辉区域集团副总设计师
干园林这行其实挺辛苦的,但也很有成就感
做人,就要像树一样,要拼命往下扎根
枝繁叶茂的同时也能给他人带来阴凉
杨华是湖南岳阳人。2000年,他前往长沙,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
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园林是干什么的。录取通知书上写专业内容包括,植物学、栽培学、植物病虫害防治等。班主任就跟我父母讲,这个专业挺适合你们家孩子,他性格内向适合跟植物打交道。杨华回忆说。
景观专业并不如建筑专业名号响亮,杨华常面临误解。刚参加工作那会,一次跟一个朋友出去聚餐,自我介绍时说到从事的行业,我说是做景观的。同桌的一位朋友盯了我许久,才趁着碰杯的时间发问,你们平时工作都不用穿正装么?
杨华不解,他确实已为了出席聚餐身穿正装。看着朋友疑惑略带紧张的眼神,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对方他把景观听成了警官。自此以后,为避免误会,杨华都会自我介绍说,我是一个种树的。
▲无锡铂悦溪上示范区实景
没想到,树一种便是二十多年。杨华回忆起当年,依旧唏嘘。大三那年,经师兄介绍,他只身一人前往上海实习。
只背了几件背心就来到了上海。当时是在张江附近,离磁悬浮不远的一个工地上画竣工图。吃、喝、睡、工作全在一个房间里。门口有一口井,打井水洗澡。虽然是夏天,井水也是透心凉的。干了大概一个多月,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于是晚上就琢磨着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找新的机会。非常感谢润枫国际的袁先生给我机会,让我正式踏上职业发展的道路。
润枫国际有许多外籍设计师。其中一位菲律宾籍的设计师Andy让杨华印象深刻。他画图非常厉害。整个CAD是全屏的,屏幕上没有任何指令图标。基本上靠盲打,键盘配合鼠标,你站在他身后,只看得到他噼啪打键盘,但根本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指令。
杨华想学,但每次向Andy请教,他只嘿嘿一笑。命令栏被自定义过,就算站在他背后一直看着,也还是学不会。
为此,杨华想到一个办法。每次到了午休时间,他就去同事的工位,按F2键将CAD命令栏的历史记录全部拷贝下来,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一条一条地研究。
从那时钻研CAD开始、到后来国内最早一批学SU,一直到现在,我觉得学习兴趣非常关键,要完全沉浸进去刨根问底,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做刻意练习。
我很想弄明白
设计师把图纸交给甲方,到最后落地建成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5年,杨华入职易道景观(EDAW)苏州公司。这家拥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牌景观公司,于2009年正式被AECOM收购。与在润枫国际主要负责施工图板块不同,易道苏州公司规模不大,二三十人的团队从方案开始,逐步深化,直至独立完成施工图的绘制。
在当时总经理鞠总和柏总的带领下,团队既有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杨华提及之前的工作,心怀感恩。
在易道景观的三年,是飞速成长的三年。杨华在以往熟练掌握施工图的基础上,精进方案与项目全流程。头两年专注画施工图,后面慢慢意识到,很多时候,能做方案也要懂施工图;画施工图的,也要懂一些设计。现在很多设计公司,画施工图的永远都在画施工图,这对个人成长来说其实不是很好。
多年的设计经验,杨华内心一直有一个疑问:过去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在图纸的推敲上,出了无数详尽的图纸,但为何许多施工和落地品质,与图纸效果、节点详图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设计师把图纸交给甲方,到最后落地建成,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8年,杨华带着这个疑问,加入苏南万科。从乙方翻身做甲方,他给自己定了目标:在甲方工作个三、四年,了解全过程后,再回去做设计。
但没想到,在万科,他一待就是六年。
入职万科后的第一个项目,是将面试时做的样板庭院方案快题落地。部门负责人对杨华说,设计单位已经将方案深化成施工图,你就负责去给干出来。
这个项目让杨华体会到了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快乐。
之前一味地从设计师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认为只有某些材料、某些工艺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现在想来有点钻牛角尖了。有些东西不站在甲方角色,很难去体会。比如铺装,很多设计师纠结板材尺寸是400还是450,颜色是灰一点白一点,留缝是三毫还是五毫,图案怎么精美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铺装的核心在于整体的平整度,下雨天积不积水,时间久了会不会沉降开裂。杨华解释说。
▲样板庭院实景
如果说在设计公司的五年,杨华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在万科的六年,他完成了思维上的转变。不仅是从设计师到甲方,更是从旁观者、参与者,到使用者的转变。
甲方需要更多的协调和统筹能力,不只是一味的效果优先,需要考虑成本、考虑时间。现场也有很多临时突发的问题需要应对。其实甲方这个角色更多的是在平衡,在各种角色、资源、矛盾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杨华强调说。
设计从跑步开始不是一句口号
他带给了我三个层面的反思
对体能的改变;对专业的思考;对时间的态度
很多人都知道,跑步是杨华的一大爱好。
一方面,他热衷于折腾,万科时期多样化的活动更激发了他运动的热情;
另一方面,跑步最能够从使用者角度感知环境,进而反思设计的合理性。
运动习惯一直都在,之前从上海转到苏州工作,周末金鸡湖环湖徒步是常规活动。那个时候磨房(户外论坛)很流行,常跟驴友相约一起去周边的户外山野。后来在万科参加自行车联赛,每周都有训练,我个子不高,是队里最矮的一个,但体能还可以。杨华哈哈大笑地自嘲道。但是自行车比赛危险系数挺大的,后来就改为了跑步。没想到跑着跑着,倒有了一番感悟。
▲在马拉松赛场上奔跑
跑步带给杨华不少感悟,首当其冲的是体能的改变。设计其实是个挺累的活,要经常加班熬夜,没有一个相对强健的身板还挺辛苦。一开始跑步,觉得不就是拼个体能嘛,跑就好了。你跑5公里可能不觉得,跑10公里、20公里、跑马拉松,就会发现跑步还是一个技术活。讲究节奏,讲究呼吸,讲究频率。跑步跟设计挺像的,不光体能要好,还要善于思考,跑步是一个技术活。
▲在美景前拉伸
杨华选择在户外跑步,他认为在户外才能感受跑步的魅力,也让他有了更多对于设计的思考。
在不同材质的路面上跑,沥青,水泥,木板、石材,碎石,你的脚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就会反思做设计的时候,这个场景大概会是什么人会用,用什么样的材料会比较合适;
你在早晨、晚上、不同时间段跑,会思考道路的宽度,两侧的灯光布置;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跑,思考场地的排水策略;在不同季节跑,会让你体会自然四季变化的魅力,你会反思场地的植物配置策略。通过跑步反哺了太多的灵感。
现阶段,杨华带领的江苏旭辉景观团队,在每一个项目当中都在积极倡导海绵、雨水花园,以及在交付项目中做大量的长效花境。
▲南京玲珑翠谷雨水花园实景
这些想法都是在长期跑步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所得出的结果。
当你没有灵感的时候,你就去跑步吧。
只有把目标投向客户
去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候
你的价值才会被体现
2015年,杨华入职旭辉。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苏州铂悦府,这是整个旭辉集团首个铂悦系列项目,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施工期间,杨华每天都泡在现场,跟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反复商讨推敲,从植物搭配到工艺细节。
最终呈现效果令人满意。有业内同行参观后赞誉:细节处理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
▲苏州铂悦府实景
2016年,江苏区域业内首提大区大未来的理念。从思考景观真正价值为出发点,旨在纠正行业内花重金打造临时示范区的现象。大区,从真正意义上而言,才是承载业主未来生活的全部。杨华强调说。
我们常被问,你家住在哪儿?人们不会急着说我家多少平,而是先说出居住区的名字。我们也尝试把家的定义得更广泛一些,家不仅是90平米、100平米、200平米的房子,家更是整个社区和谐温馨、互相尊重的邻里关系。在社区里没有了上下级的关系,大家把工作中的标签都卸了下来,不是总经理,不是行长,不是主任,都是左邻右舍。
通过对大量项目的复盘与思考,2019年,杨华制定了新的团队目标与愿景。不是成为行业顶尖高手,不是要成为行业含金量最高的团队,而是要去营造自然、有趣、有人情味的社区。当你的工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制定目标的时候,你会发现目标会离你越来越远,因为你只看到了自我。只有把目标投向客户,去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时候,你的价值才会被体现。
▲江苏区域景观团队合影
2020年春节,疫情来袭。老家湖南岳阳临近湖北武汉,害怕封城影响工作,杨华吃完年饭就赶回苏州。却因乘坐高铁途经武汉而被安排居家隔离。
居家隔离期间,他看到许多视频,内容都是关于一纸封条导致邻里关系崩溃。很多看似高端大气的社区,大门头、镜面水的背后却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那一刻他更加坚定地意识到,团队目标的重要性与合理性,人间百味,最缺就是人情味。
家不仅仅是我们关起门来的几十、几百平方的房子,社区才是我们的大家。景观就是把人从那个几十上百平米的盒子中吸引出来,解放出来,让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场景,人跟自然产生更多的连接,迸发更多的情感。景观是社区美好生活的超级底盘。
让林下空间丰富起来
让萤火虫回归城市
只有这个行业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在旭辉工作的这几年,是杨华最能感受工作成就感和专业价值感的阶段。杨华坦诚地说,核心在于江苏区域总裁王凤友先生对景观团队的支持和信任。对此,他内心充满感恩。
目前,杨华团队在大目标的指引下,拆解了很多小计划。其中,两个最为典型的就是丛林+计划和萤火虫计划。
所谓丛林+计划,就是把所有能装到林下的空间都装到林下去,而林下本应该是丰富物种的活动空间。包括但不限于:丛林+沙坑、丛林+廊架、丛林+地形、丛林+木平台、丛林+活动场地等等。
▲苏州和风,沐岩自然课堂基地
当整个社区都是丛林+,就会汇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丛林家。除此之外,杨华团队依托丛林+理念,设计了一系列LOGO。林下生活的旭小熊有各种生活场景SHOW:游泳、轮滑、亲子、健身、骑行等等,这其实也寓意着居住在旭辉社区里的业主不管来自何方,就都是旭辉一家人。
▲都会上品,丛林+系列运用
至于萤火虫计划,杨华感受更直观,我们家小朋友快12岁了,都没有在生活中见过活的萤火虫。现在的科技虽然很发达,技术迭代迅速,但虚拟现实再逼真也还是赶不上真实鲜活的事物。
为此,杨华团队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希望能实现萤火虫回归。萤火虫的回归,仅靠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萤火虫能够回归、存活的背后,是整个生态链的修复。我们从2020年开始,便在所有交付项目中落实海绵、落水花园。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应对政府验收,哪怕许多城市没有对海绵进行验收,我们都自发地做了。
▲江阴公元,雨水花园实景
以此为目标,每一次项目的前期对接,杨华团队都会孜孜不倦地向设计院阐述他们的目标和愿景。不仅如此,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向更多的人传递这个理念。
我们也从来不排斥其他的开发商来共享我们的理念。要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全行业全社会来参与。城市本应是一个更大的社区,政府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倡导。只有这个行业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