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景人
首页
资讯
景观干货
招聘
景观案例
园匠杯
网址导航

四叶草堂刘悦来老师:普通人也能成为城市景观创造者

普通人也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景观!

编者注 :园景人最新访谈专栏《 我是设计师 》,走进设计师,聆听他们的心声!


图片


刘悦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学者

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

上海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理事长


刘悦来有许多个身份。
我读到他对山东老家景色的描写,媒体的报导与评论,不自觉地在内心塑造了一个朴素学者的形象。
他说最初离开家乡,是因为想要摆脱繁重的农活。

在上海生活了三十年,他终未能离开泥土地。
他不断思考人类与空间景观的关系,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城市景观?
2017年,刘老师及其四叶草堂团队作品创智农园,作为唯一的中国案例入围联合国人居署主编的《上海手册》。
多年来,他一直用自己的行为切身回答着一个问题,那就是:


故乡对于刘悦来的影响深远

村民间的共同协作与参与

不失为一种早期粗放式的自主互助


莫言曾在《故乡的原野》中这样描写自己的故乡:高密东北乡东南边隅上那个小村,几十栋土墙草顶的房屋稀疏地摆布在胶河的怀抱里。村庄虽小,村子里却有一条宽阔的黄土大道,道路的两边杂乱无章地生长着槐、柳、柏、楸,还有几棵每到金秋就满树黄叶、无人能叫出名字的怪树

这样的景象对于刘悦来而言,再熟悉不过。

事实上,他位于青岛市即墨区刘家旺疃的老家,距离莫言的故乡不过五十公里。同样的景观和文化,口音都几乎一样。孩童时期奶奶讲的魔幻故事,与莫言年少时听到的都类似。

1991年,刘悦来离开家乡,前往上海读书,工作后定居上海。但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回到老家,重走自己儿时玩乐的场儿。

早晨起来,一个人重走小时候走过的那些地方,从中获得无比的力量。就像一种恋地情节。北方景观的特色,就是到了冬天,好像什么都没有,万物荒芜。但一旦开春了,就很快苏醒过来,到了夏天,树长得比南方还要高大。刘悦来回忆起故乡的景观。

如果你在错误的时间来,就会误以为这里什么资源都没有。但实际上,这里的植物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草木在冬季积攒能量,等到来年开春爆发。

图片

▲家乡的老屋


直到上大学离开家前,刘悦来都要帮着家里做农活。在那个北方边陲的小乡村里,所有的一切都保留着传统的运作方式。他曾亲身参与,和乡亲们一砖一瓦砌起家里的新屋。村里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哪家起了新屋,村里的乡亲定会来帮忙,主人家只要管饭就好。

故乡对于刘悦来的影响深远。从小在自然的环境中长大,习惯自己动手去处理一切,而村民间的共同协作与参与,不失为一种早期粗放式的自主互助。

哪怕在上海定居三十年,家乡遥远而熟悉的气味,早已烙印进他的血液中,成为贯穿人生的追寻与指引。


风景园林专业

应该是一个对环境友善的专业

结果反而做了很多破坏环境的事情


1991年,刘悦来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就读于城市规划专业。他笑着聊起当初报考,其实是源自非常孩子气的想法:干农活太累,报考时看到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以为是在城市工作。当时就想尽快离开农村,不想再干这么累的农活了。

入学时,建筑相关专业学生需要加试美术,题目是熟悉的房子。刘悦来没有学过美术,凭着记忆画了盖新房的景象,没想过却顺利通过了考试。

大三时,规划班的同学可以在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中选择方向。大概源自骨子里对自然的热爱,刘悦来毫无悬念地选择了风景园林方向。

图片

▲1995年,毕业前,刘悦来(左四)和寝室同学合影


毕业后,他进入设计院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建筑专业公认的红利期。在那个年代,流传着不管是谁,只要能扛起板子画图,就会赚得盆满钵满的传说。

但即便如此,在设计院工作的刘悦来却一直觉得不太对。

为了增加产值,或是其他的原因,而一味地使用大规格的树木、昂贵的石材。看似赚到了了更多的钱,实质上却把国家的钱浪费掉了。农村的树木和石头,被大量运到城市里。风景园林专业应该是一个对环境友善的专业,结果反而做了很多破坏环境的事情。刘悦来解释说。

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忍不住去思考:如何去改善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设计师,能够做点什么?


当政府财政收入成为景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财政危机则深刻影响着公共空间的品质
公众的声音却消失了


为此,他重返校园寻找答案。博士期间,刘悦来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城市景观管治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景观建设依旧依靠政府的长期财政投入,权力与资本成为主导景观发展的核心力量。

当政府财政收入成为景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财政投入多寡则深刻影响着公共空间的品质,而公众的声音却消失了。社会力量更应参与这一场资本与权利角逐,以此达到一种平衡。

2010年,刘悦来和后来的合伙人之一范浩阳一起,开始尝试一些以关注小微空间,增强公众参与为出发点的研究项目,试图以此促进景观领域中的公众参与。其实我在早期做项目时,不管甲方是否要求,我都会免费增加一页景观管理的内容。刘悦来介绍说。

但在那时,他们的研究仅停留在纸面。哪怕一些甲方表达出兴趣,却也碍于没有落地项目而无法进一步推进。

为此我们意识到,必须先做一个案例。自然教育是我们讨论出的,较为可行的切入点。让孩子们参与自然教育,不会破坏自然,也能维持较低的成本。为了更好地推进,我们尝试注册一个社会组织去做这件事情。

经过2年的筹备,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简称四叶草堂)于2014年正式成立。除刘悦来外,另外两位发起人范浩阳与魏闽均是建筑师出身。

图片

▲刘悦来(中间)与范浩阳(左一)、魏闽(右一)


火车菜园是四叶草堂成立后的第一个自然教育基地。那里原本是铁路边上的荒地。中成智谷园区希望盘活消极空间,开拓出一条环境宜人、又能通往周边创业园区的便民步路。

因为长期堆放建筑垃圾,土壤及其荒废贫瘠。四叶草堂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恢复土壤活力。

对此,他们采用最原始天然的方式。把园区附近的落叶、杂草,以及园林树木的枯枝埋回土里。作物腐烂后,成为生态肥料。

图片

▲火车菜园自然教育基地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该地设立了雨水收集系统,种上了蚕豆、油菜、蓝莓、桑葚等作物。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鸟类和鱼虫也纷纷回到此地。原本贫瘠萧瑟的消极空间,变得充满生气。

我们的普通人
能不能创造
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景观?

火车菜园获得空前的成功,也为四叶草堂赢来了一些口碑和机会。2015年,创智天地将一块位于政立路580弄小区和江湾翰林小区之间的边角隙地委托给四叶草堂进行策划与运管。


不到一年的时间,曾经建筑垃圾成堆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了植被丰富、人头攒动的社区花园创智农园。并于2017年作为唯一的中国案例,入围联合国人居署主编的《上海手册》。

图片

▲创智农园自然教育基地


社区花园的成功,改善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通过参与空间的打造,人们获得归属感和认可感。打扫卫生的阿姨会在门口放一盆花,路过的小朋友会给植物浇水,当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城市才会真正给人家的感觉。才会有一个充满韧性的,极具包容感的城市。刘悦来介绍说。

2018年,四叶草堂首次实现了收支平衡。在此之前,三个发起人几乎没有收入。

最开始做的时候挺艰难的。一方面我们没有经验,也没有钱;另一方面,这件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但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第一个项目的实验做好。

不再亏钱成了让刘悦来骄傲的事情,但他更自豪于专业上的突破。过去别人看不上的项目,没人愿意做的项目,能被我们发挥空间专业的价值,变成一个有规划,有顶层设计的项目。打破专业壁垒,让普通民众都能参与进来。普通人也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景观。

图片

▲团队合影


现阶段,四叶草堂将首次跨出上海,在广西省南宁市打造1000个社区花园,覆盖100多个小区;未来,他们希望能在2040年,于上海地区建造2040座社区花园,覆盖70%的上海社区,建成一张生态之网。

我们的目标是能影响更多的人。用好的设计,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增强人民主体性,达成共治、共发展。这样我们的城市景观才不会依赖于资本或是政府,而能够自发地生长,形成正向循环。刘悦来解释说。

一路走来,刘悦来遇到过许多不理解的声音。当初为了摆脱农活的少年来到城市,却又扛起了锄头,拿起了铲子。不仅不赚钱,还要自掏腰包。

但自然早已教会你所有的道理。就像北方冬天的大地,有人看到萧瑟,便误以为这里会一直荒芜;有的人却能从积蓄的能量中,预见万物迸发的春天。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产品
服务
网站栏目
咨询反馈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园景人】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