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景人
首页
资讯
景观干货
招聘
景观案例
园匠杯
网址导航

中铁建地产华东沈兵:景观人,来时荒无人烟,走时万家灯火

设计需要情怀,设计更需要克制

编者注 :园景人最新访谈专栏 《 我是设计师 》,走进设计师,聆听他们的心声!


未标题333-1


沈兵

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华东区域
设计管理中心 副总经理


初识沈兵的人可能觉得他言语不多。实际上,聊起经典法式柱式、建筑线条或是对景观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看法,找对了话题,沈兵也会滔滔不绝直抒己见。高考时,因为想走技术路线他选择了这个专业。毕业后,又坚持想做些能实际落地的项目,辞去南京稳定的事业编制,踏入地产行业。

近期,和清华大学朱育帆教授合作的山居作品莫干山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言语不多、钻研业务的产品人。同事们见证了他多少次与朱老师深夜视频研讨设计方案,却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沈兵的一次冲动,或许就难以促成这次合作。和朱老师第一次电话沟通,他还有些顾虑。我直接买了张火车票,奔去北京朱老师就是我内心认定的、最适合这个山居作品的设计师。

入行十多年,沈兵形容自己特别满足,一个项目来时是荒无人烟,走时已是万家灯火。面对业内的悲观言论,他坦言:不要随大流地去过度担忧,回归设计本身,打磨好的作品。过去有太多浮躁的作品,但未来,产品才是竞争力。我们设计人更应该守住自己的职业路线。

地产行业落地性强

项目从方案构思到落地的转化率高

比起单纯的画图

我更希望参与到实际落地的项目中去

本科毕业后报考了南京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之所以选择本专业,初衷是想坚定地走技术路线。从本科到研究生,我就是想学一门真正的技术。


本科实习阶段,我去了设计院,参与了南京河西新城市广场这个居住和商业综合开发的地产项目。回想起来,那段实习的经历,或许是我日后选择重回地产行业深耕的主要原因。


毕业后,我入职了南京的事业单位,成为一名别人眼里羡慕的事业在编人员,安逸、稳定。但同事们的年纪都比我大很多,工作压力和强度也不大。接触到的项目以市级公园改造类为主。我在那里待了一年半,觉得专业受限,便不顾家人反对,执意离职了。


从事业单位离职后,我加入华润置地,在华润学习成长了近7年的时间。后面入职中国金茂,再到中铁建地产,我的职业生涯走的都是地产路线。大概是性格缘故,我倾向于落地与实用性,地产行业落地性强,项目从方案到落地的转化率高。比单纯地画图,我更希望参与到实际落地的项目中去。


在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参与或统筹管理过诸多标杆项目,这其中每一个项目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华润时期的悦府项目,属于当年华润的TOP系列,也是华润率先尝试法式风格的项目之一。为了做好这个项目,把所有与法式相关的知识翻出来重新学了一遍。对于细节近乎苛刻的追求和把控,使得整个项目落地后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

图片

▲华润悦府项目实景照


直到现在,我依旧觉得法式是非常适合高端产品的风格,它的厚重感、仪式感和秩序感需要大量的细节支撑。真正做得好的法式风格,是不会被时代淘汰的。


在一片场地上

一定是先有树木再有房子,先有场而后有地

建筑是孕育于环境之中的

我入职中国金茂后,很荣幸地参与了上海大宁金茂府项目。那是一个在当时引起整个地产行业轰动的项目,早在拿地时就被媒体称之为全国地王。


项目受到的关注很多,遇到的挑战也不少。除了核心的地理位置,大宁金茂府项目以科技住宅概念作为产品创新引领,选择了在当时盛行的Art Deco建筑风格。无论从产品定位还是从设计上,大宁金茂府在当时都算是行业中的标杆。


图片

大宁金茂府示范区前场实景


景观设计也在该项目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项目中的一个代建公园将其分成了A、B两个地块。围绕公园里的房子这一理念,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静安区利用代建公园打造了近两万平方示范区。园林景观将售楼处和样板房的建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人们走进这个示范区,就好像步入公园之中,真正实现了出则繁华,入则宁静的产品价值。


一直以来,景观都被称为建筑的附属品。景观人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和汗水,但人们的目光依旧集中于建筑。
大宁金茂府提出要做公园里的房子这一理念,让景观成为了场地的主角。


其实我的理解是,在一片场地上,应该是先有树木再有房子,先有场而后有地。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建筑孕育于环境之中。没有景观映衬的建筑是生硬的,是没有归属感的。人们使用的不仅是室内的空间,室外空间也是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参与大宁金茂府项目带给我个人最大的成长,是对产品细节的升华。当时经历了一段痛苦并快乐的时光,一个小的节点,可能要出到30到50个方案才能确定。在那个房地产高速周转的年代,很多项目为了赶进度,潦草地定下方案。这些方案很难有经得起推敲的。

图片

大宁金茂府示范区实景照


如果说在华润的阶段,我积累的是经验和技术,那么参与大宁金茂府项目时,这种对项目细节的极致深挖,也为我之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一些基础。


后面我入职中铁建地产,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我深知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坚持,虽然看似正确,却不一定能够顺应夺地掘金的大环境。而中铁建作为央企,背负的社会责任让我从内心感到认可。企业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不是一味地追求利润空间,而是更考虑业主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以及在品质上的打磨和对社区生活的营造,坚守更高的行业产品标尺。


今年,中铁建地产集团设立了专门的客研小组,针对用户需求做深入调研。比起产品的奢华度或是经济性,我们更关注它的功能,是否有足够的社区配套设施,以及是否满足了业主的生活需求和精神寄托。


目前,我对于一个设计方案方向的考量,布局、空间和动线会放在第一位去考虑。布局、空间和动线设计感好的方案就不会太差。至于不同的产品风格,每个时期有不同的流行。


过去我们做了太多符号化的东西,甚至在行业鼎盛的那些年,做了太多的过度设计。未来要摈弃掉这些浮躁的东西,回归产品本身,保持产品的高级审美情操和其作为居住产品的生活功能和社区功能。
设计需要情怀,设计更需要克制。


这个项目提升了我对设计的理解和认知

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以前我们总是学习国外的作品

现在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人自己的设计

最近深度参与的中铁建莫干山语项目,让我印象深刻。

许多人听说这个项目,是因为朱育帆老师。朱老师在2017年左右,因为身体原因闭关休息了一年时间。莫干山语是朱老师出关后的第一个项目。


我记得,那时还是莫干山语项目筹划初期。因为之前拜阅了不少朱老师的作品,我从内心认定朱老师是本项目最合适的人选。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朱老师时,老师对于出关后的第一个项目,还较为谨慎。


通过电话后,我直接买了一张火车票,去北京当面拜见朱老师。很幸运的是,朱老师最终答应下来。

图片

与朱老师在项目现场合影


莫干山语项目位于浙江德清的山中,初始地形非常复杂。而周边的人文底蕴深厚,人居环境留存较好。我们不希望只是草草地画上几笔,浪费了周边良好的人文氛围。希望能通过设计,深挖当地的人文底蕴。这一想法与朱老师契合,我们在前期做了多次深度的对接,最终确定了方案。

图片

参与莫干山语项目设计方案研讨


地块的中心有两棵高达15米的古香樟。为了保留这两棵古树,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设计和施工都要避开它们,为此花了很多精力,经过反复的推敲和论证。在景观设计时,我们把古香樟看作场地之魂,所有的设计都以它们为参照,改了无数版方案,最终将文脉、建筑和场地完美地融合。

图片

▲莫干山语实景照


除了专业能力,朱老师及和他团队的敬业精神也让我印象深刻。那是2019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朱老师亲自跑示范区的建设现场。他身体不太好,却无惧高温,蹲在场地上研究项目的材料容易变形的玻璃砖墙。当时的太阳毒辣,他却好像感受不到一样,在大太阳下一蹲就是半个小时。

在他带领的团队里,有许多清华大学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就算只是施工图的修改,朱老师也会亲自过目。我无数次地觉得自己当时做了非常正确的决定,请来朱老师及团队主导项目。不论是大师级的设计水准,还是这种敬业精神,都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和震撼。


图片

莫干山语实景照


除此之外,整个项目给我带来最大的提升,是改变了我对设计的理解和认知。
过去我们都在看国外的东西,学习外国的方案。但我们中国的设计师才是最懂中国文化的人,我们也可以做的更好。国外的景观和中国的园林拥有不同的文化内核,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人自己的精神世界。


江南院子是中铁建华东的另一条产品线,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类产品。大概因为我出生和成长都在江南,每次走进江南院子的小区里,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舒适感。江南园林婉约的调性、水乡绵延的文化,伴随着我的成长。这种环境带来的宁静与享受,是混凝土高楼大厦无法比拟的。

图片

江南院子系列实景照


近些年国内广泛流行起欧美和东南亚风格的景观,但我依旧认为,中国人也应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做出好的作品,传递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这是我们每一个设计师背负的使命。百花齐放,才是春。


景观是自然生长的

这些年我们做了太多浮躁的、符号化的东西

但设计终将回归本源

设计人更应该坚定地守住我们的发展路线

入行十几年,大部分时候我都觉得特别的满足。一个项目,我们去的时候还是荒无人烟,走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这是我们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能体会到的满足与自豪。


所以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我会一直在这个行业内深耕下去。


过去,我们行业内出现了太多浮躁的产品。那些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和过度炫技的设计经不起时间的消磨。我希望未来,行业能够回归本心、回归生活,能够去呈现、展示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操的作品。

图片

与苏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探讨江南院子的园林营造


而我到底是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与阅历的积累,继续从事甲方地产管理还是回到乙方,这种可能性现在还不好预判。起码在我的内心,产品依旧占据首要的位置。做出好的产品,让好的产品落地,转化为现实,是我真正想做的。

这几年行业内经常能听见内卷遇冷的言论,我对行业没有丧失信心,但也认为之前爆发式的增长和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高周转不会再重来。作为从业人员,这是一段更适合修炼内功的时间,久久为功。只有真正把产品做好,得到客户的认同,才能够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相信未来市场会还在,但行业的门槛一定会变高。只有真正热爱的人,真正追求产品精细化管理的人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可持续发展。

行业肉眼可见的发展疲态,还有不时来袭的疫情冲击,其实很多人都在观望未来的行业会怎么发展。但我认为,产品营造本身还是最为重要的。做出高品质的作品才是最大的竞争力。


0
分享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产品
服务
网站栏目
咨询反馈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园景人】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