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市场需求与竞争驱动下,房企想要在市场突破重围,回归产品本身已成为当务之急。优秀房企始终如一地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坚持“做好产品”的发展理念,通过产品系及其标准的不断建设,通过更多从客户需求出发的“个性化”产品创新,实现企业自身产品力提升,让企业在“寒冷”的大势中仍然保持较强的市场号召力与产品竞争力。
去年房地产进入缓行新周期,发展逻辑也从“增量”转向“服务至上”,在品宣方面也回归客户需求,从以往简单的问卷调研,到邀请年轻人参与到产品设计,了解客户需求并打动他们,已成为房企竞逐新赛道。
目前地产普遍存在产品力不足的原因
1.客户研究不够深入
市场研究、市场需求及逻辑不清晰,造成结论数据和判断依据有偏差;深入客户研究动作缺失,产品定位逻辑偏离度较大。当前客户群和客户需求变了,但房企思维还停留在产品标准化和过去70、80后主力客群需求,对个性化、新生代需求洞察不足。
2.产品价值体系不完整
产品价值体系梳理与区域市场站位、客户需求、土地价值挖掘联系链接不够充分,造成溢价产品难以突围,而百强基本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但个性化研发不足。过去传统的产品标准化以及标准产品系开始面临挑战。而个性化、高颜值、有文化腔调、艺术强的场景感,具有独特生活方式的产品,开始成为房企产品创新的新方向!
3.成本适配不够精准
客户敏感点及需求研究不够充分,产品配置出现超配或者低配现象,以此产品设计限额指导失效,产品溢价模块控制原则不清晰,从而造成产品差异化打造和创新后劲不足、设计效率及质量难以提升。
4.对产品的人文归属感的需求研究不足
各大地产在产品模块上、基础物理层面研究成果较多,但在人文精神层面的研发不足。而新生代对房地产敏感点,也开始从基础物理空间层面延伸到“人文精神艺术”层面。而这正是新生代客群“悦己、人设、社交”更为在乎的诉求。产品文化和产品精神才是产品的魂,产品力的内涵和边界必须扩展到文化和精神层面。
5.建筑产品创新不足
当房地产行业回归本质,产品力成为各大房企的发力点时,越来越多的房企已经意识到打磨自身产品的重要性。在产品力的背后,考验的是房企在设计、成本、营销、运营、工程、理念等多个条线的经营管理创新能力及产品创新能力。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房企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都相对落后。
6.生活场景的设计有所欠缺
完美的居所不只是承载生活的建筑,更是一个个幸福的生活场景,只有以人为本,不断升级空间构想和功能,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为居者雕琢出合适的生活。从整体规划布局、园林到用材的选择和施工工艺,每一处细节都要极尽推敲。
7.对交付标准、交付品质不重视
各大房企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对交付标准和交付品质不够重视,交付标准不统一、模糊、不透明不公开化,交付品质由于抢工的原因问题层出不穷、问题很多,尤其对交付后维保更是不重视。然而现阶段关注交付标准、交付品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为在变革中求生,供应链上下有必要知道变革背后的逻辑,地产商作为产品体系的缔造者需要走进产业链生态,了解行业产能现状,才能做出好产品。
8.不注重产品内容输出
在与城市、时代的对话中,探索地产新的生长方向,记叙城市革新的意志,承载辉映时代命题的精神。始终把产品力当做设计的主要内容,并以此来想象未来,未来将和你一起探索美好,让美好发生。
产品即内容,客户即未来!在C端时代,只有迎合客户需求,造就经典产品,才是一个企业长久生存的基石!
产品力从哪几个方面呈现
2.智能化产品: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是趋势也是未来的客户需要,智能化设计不仅仅体现在公区范围,还应该体现在每户实际使用中,科技化、智能化建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3.人性化产品:人性化产品设计在建筑上不仅仅体现在无障碍坡道的设计,人性化产品展现的是符合人行为模式、生活模式、更具便捷性、安全性的一种体现。
4.品牌:品牌溢价不容低估,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既是一种身份的体现也是对产品的未来的保障。品牌赋予产品的价值回报率较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难度也大,这也是考验房企的一个方面,既要提高自己的品牌溢价能力,又要维护好品牌。
5.健康建筑:健康建筑不是单指建筑本身是否健康,而是超低能耗建筑的社会升级版和个人的现实需求版,它的重心是看建筑是否给人以健康的环境。不仅包括物理量测量值,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率、噪音、光、空气品质等,还需包括主观性心理因子,如布局、环境色调、照明、空间、使用材料等,以及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等重要因素。
6.空间:空间的最终落脚点是大众的生活方式,顺延当代都市美学的脉络,洽谈空间所延伸的正是一种艺术内涵与品质的彰显,景观空间是环境的一种展现,公共空间是交流的场所。当视角从大场景转入特定的空间场域时,设计师对于空间的构造,开始有了陈设与色调、块面与细节与的变化。建筑的呈现也是空间的呈现,空间的无限想象与创造尤为重要。
7.人文:建筑应该是人文的载体,建筑从来只是载体,内核仍然是文化。好的建筑设计,一定是形神兼备,尤其是考虑到了空间背后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延续。今天,城市更加现代,乡村也在振兴,如何延续各自的传统风貌,形成自身的特色,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命题。通过设计美的家园,让在外的村民回到乡村,让市民聚集到一起,才能进一步提升城乡的生活之美。
8.社群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有很多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人与人的交流,自然的融合,情感的交集,质朴的传承越来越少,但人地之上,要以房子作为载体、但更要以人为中心,处理人与自然、城市、家庭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以业主为中心,以业主服务为纽带,致力于从参与社群活动,到参与社群运营,从住在社群到参与社区共创,倡导中华传统的美好人居,唤醒国人文化自信,给人们带来更美好、更高品质的东方诗意人生。
产品九项原则笼统的来讲是:
建筑设计从古以来,不是从美学角度出发,就是从功能或技术角度出发,都没有脱离人的主观需求,而生态建筑思想是建立在全新的自然观基础上的,是对“人——建筑——自然”这个宏观系统的全面思考。建筑创作实际上是认识自然价值和对自然特定的反映,亲近或是隔离,利用或是改造,自然永远都是建筑必须面对的最基本要素。
即生态建筑,是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强调现代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结合自然。设计上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采用适用的技术,运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被动式的设计策略;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使建筑环境健康舒适。
△新希望旭辉锦官天樾 / 山水比德西南设计院成都分公司
景观摄影:雪尔空间摄影工作室
提高产品力措施
领先性:产品具有引领市场的能力,具备差异化和创新的能力。
适宜性:建筑利用新技术、生态等方面,都应该是结合当地的地域气候、文化,具有适应性,也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新时代下,如何适应这个时代,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中华的文化自信,利用我们中华的智慧解决现代问题。使得产品具有可持续性。
适销性:当前市场背景下企业更应回归产品,加强产品力打造、关注产品升级迭代、提高产品适销性,提升产品溢价、以过硬的产品实力穿越行业周期。
在产品打造方面要做到和竞品产品的差异化、比传统产品更加精细化、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场景化打造、后期产品服务、产品维护可持续化。
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出发,利用运营计划管理、部门协同管理、考核评价管理进行市场客户研究、产品价值研究、成本适配研究、采购资源完善、工艺工法建立。
△新希望旭辉锦官天樾 / 山水比德西南设计院成都分公司
景观摄影:雪尔空间摄影工作室
因别墅项目较少,故主要分析高层及洋房客户关注点。
高层客户关注点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区位、价格、交通、教育、医疗、配套、户型、楼型、品牌、建筑质量、区内景观、物业管理、区外景观。
洋房客户关注点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区位、交通、品牌、户型、楼型、价格、教育、建筑质量、配套、医疗区内景观、物业管理、区外景观。
通过分析高层客户和洋房客户,发现这两类客户的关注点排序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所以我们在客户定位阶段应该进行区分定位,在产品设计阶段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尽量不要将高层和洋房放在同一小区,若必须要在同一小区,则可分区设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着重针对性的进行关注点不同设计。无论是洋房还是高层,混搭而成的园区在居住舒适度上都不如纯粹的单一产品的园区。
有产品竞争力的项目应该从客户服务纬度出发,客户服务是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柱。
2.服务持续性:从客户签约到项目交付这段时间,销售和物业服务之间应建立强衔接,不要出现服务真空期。
3.服务差异性:服务内容要有特色,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才能形成明显竞争优势。
4.温度服务:需重视业主的精神需求,增加社区活力,提高业主归属感。
5.客户体验及满意度是客户是否继续合作或者正常使用的根本,将客户体验置于该有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6.自助服务或许会成为客户服务的一种标准形式。
7.积极有效的倾听是客户服务所必备的重要品质之一。
8.研究客户敏感点,通过与客户接触,收集客户的关注点,并将关注点等转换为标准化的风控动作。
9.地产客服人员介入到项目开发全流程,介入项目设计、营销、工程、物业,通过图纸评审、销售风险排查、联合验收、工地开放、预验房、交付节点,从源头上控制交付风险。
作为企业来说,唯一确定的是经营的回归--以客户为中心,只有真正回归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成就客户,才能成就自己。
客户参与互动的体验视角推动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交圈和闭环,以达到各业务环节一次性作对,让客户满意的服务和经营需求。
2.改善特色景观环境:通过建筑界面优化,促进形成丰富多样的城市街景;加强城市家具、广告牌匾、市政设施等的更新引导,与城市风貌协调融合。
3.优化蓝绿空间格局:着眼市域蓝绿空间体系,从环境品质、服务供给和管理运营等多方面加强更新和治理,提升城市绿地、滨水地区的景观环境,激发城市空间活力和价值。
4.聚焦人与在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价值赋能,在城市更新、城市基础设施精细化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数字艺术场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打造。
5.以街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微更新的设计价值导向。
6.将城市的人文禀赋融入空间重塑中,将新设计与旧痕迹并置,实现空间叙事载体和功能需求的动态平衡。
7.打造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绿色、海绵、智慧等城市建设理念代表着独树一帜的生活质感,人们渴望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方式,从多维度向人们构画出一个未来人居的美丽样本。
8.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设计,打造“5G+物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生态系统,助推城市公园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提升城市公园整体服务与管理水平,打造安全、应急、高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以设计之力焕活空间的温度与美感,从人的视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释放和链接建筑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
1.建筑空间:
建筑设计要回归理性,回归本原,不要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外表浮华而不考虑建筑功能、空间和环境品质。认为形式只是建筑的一部分,不能只关注这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问题,甚至是更本原、更本质的东西。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四新”的发展,以聚力创新,探索正在发展的和才能使得建筑有灵魂。
2.社区公共空间:
城市应敞开大门,让市民参与、合作,与共同设计,而市政府不断发展实验精神,以产生智慧城市,迎接明日挑战。
如何重塑社区场所精神,如何营造街道的热闹氛围,如何为邻里提供一方烟火之气,已是时下城市规划者与建设者亟待应对的课题。
社区既是物理空间,又是承载了邻里互动、人际网络的生活空间;它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单元,也是蕴含了共同体意识、群体情感等的关系单元。因此,无论是从“文”“地”“景”“产”任何一个议题出发,社区营造最终都要回归对社区“人”的再造,即关系的再造。
社区营造坚持以社区居民为核心参与主体,并将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与自治理能力作为评估社区营造的关键指标。
通过资源的共享性和社交行为的便利性,未来社区将真正做到让人与城市发生情感的链接。
产品力提升创新纬度
伴随人们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提升产品力可通过创新思维,结合先进科技、场景优化、在地化创新,不断满足人们本土化的情感文化和体验。
2.智慧技术方面,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底,打造与硬件运行匹配的软件终端,实现智慧化、智能化管理。
3.场景创新方面,对厨房、餐厅、卫浴、客厅等空间功能升级,打造更多安静独处、学习办公和健身的多功能空间。
4.在地化创新方面,结合在地性、需求和文化生活习惯等维度做价值创造和产品创新。
5.智慧社区、科技住宅方面,通过科技手段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6.文化挖掘创新方面,今天物质已经过剩甚至富足,但人文精神世界的愉悦、充实还有充盈空间。
7.社区空间的打造,核心是生活场景的创造和互动参与。社区空间发展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设计,更重要的是空间内容、场景打造等服务的输出和升级。围绕社交属性打造空间、注重社区景观设计、增强地上和地下归家体验将会是房企社区空间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品力的呈现不仅仅体现在设计端口,而是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关系,建筑作为产品属性的呈现,是建造出来的,是靠人工、材料、机器根据施工图纸最终呈现的,那么在施工阶段固然也是极其重要的。
1.施工前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工作尤为重要,有图纸问题及时修正以免造成错误和返工。
2.样板验收、材料部品验收也极为关键。
3.加强施工工艺提升、施工组织合理。
4.施工标准明确、施工质量需符合规范要求。
5.施工材料需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要求。
产品生命力的展现
1.有产品竞争力的建筑有个共同的特点——生命力。
2.建筑空间的生命力,需要通过精致的园林、装置艺术和空间的营造,让一栋栋孤立的建筑与社区、自然、艺术乃至城市发生交互,从而,成为生生不息的有机整体。
3.但更持久的生命力,体现在交付以后的漫长岁月里。
4.产品力不是小区交付时的静态图景,而是一个长期动态维持,甚至不断生长进化的过程。
5.能够把客户体验当做一个整体全周期生命力来思考,从研发阶段就能考虑到全周期的客户体验。
未来只有信用强,产品强,管理强的房企能活下去、活得好!
未来,房企谁能率先深刻理解新生代群体的需求特征,并能以契合的产品来实现消费,谁就能在未来获得更好的成长。
未来谁能率先洞察新生代消费需求并打造对口的人居作品,谁就拥有更好、更快的成长。
几乎所有房企都相信:“强大产品力,才是未来房企真正的压舱石和助推器,企业也只有尽快提高产品力,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