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景人
首页
资讯
景观干货
招聘
景观案例
园匠杯
网址导航

逝者与生者相遇的花园

"墓园变公园"——现代生命文化的阐释

图片


经过三年疫情的持续影响,大部分家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和冲击,整个社会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观念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对清明节和扫墓活动的认识与参与方式也在发生微妙的转变。清明节扫墓不再只是简单的祭祀仪式,它更多地承载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敬畏。人们愿意在此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缅怀那些曾经陪伴自己走过人生路的人。


扫墓活动已经从一种简单的悼念行为,转变为一种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生体验的分享,过程中更注重与亲人的心灵沟通——在墓前讲述自己的生活琐事,分享这一年的成就、苦恼和困惑。


图片


在这个转变中,清明节扫墓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悲伤和悼念,它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疗愈。这时候,墓园就像逝者与生者相遇的花园,人们在这里通过扫墓活动,和家人产生更多连接互动,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和反思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也有助于他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和家人。


图片


"墓园变公园"——现代生命文化的阐释


  •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丧葬行业不断改革,使得承担着丧葬重要功能的公墓陵园成为关注的热点。传统的墓葬方式占用大量土地,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的对墓园的固有观念正在转变,墓园或将成为提供情绪价值的公共空间。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也出台了政策,鼓励和支持“墓园变公园”,我国也提出要“积极推行生态葬法,减少土地占用”。


公墓陵园景观建设,不仅是时代、社会的使然,更是现代生命文化的阐释。


入土为安的传统殡葬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和人文关怀。景观建设作为一种新的殡葬理念,逐渐成为各大公墓陵园的发展方向。

公墓公园景观不仅让公墓陵园摆脱过去青山白化现象,维护生态环境,更是现代人对死亡的新理解,对现代生命观念的阐释。逝去的生命是需要尊重的,让逝者回归自然,安息在自然环境中,是现代人对死亡的理解,逝去之人的安息之所应该有美景伴身,更是现代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


图片图片

合葬在同一个墓园的的亲人
仿如生活在同一个小区?


近年来,中国墓园行业正朝着品质化方向发展,墓园环境更加注重生态化、人性化设计,绿化面积增加,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周到。墓园服务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提供殡葬咨询、心理疏导、祭祀服务等多种服务。

品质的提升,必然带来价格的上涨。背后的原因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紧张,墓园用地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殡葬需求增加,供需矛盾导致价格上涨。墓园品质化升级,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心理需求所导致的一系列市场逻辑,这也必然带来产品和服务成本增加。


经济条件较好,重视亲缘宗族观念的家庭,希望把亲人合葬在同一个墓园,就仿佛到了身后还生活在同一个小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对于“祖坟”的风水位置也极其讲究。客观的资源缺乏和心理需求,使得目前墓园的市场价格趋势总体呈上涨。一线城市,墓园价格较高,不少墓园六位数甚至上七位数,还不一定能求得。二线城市环境较好的墓园价格平均价格在五到六位数左右,视乎位置和墓园品质。三线及以下城市墓园价格更低,平均价格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


图片


墓园的价格根据城市级别、墓园位置、 墓园品质、墓穴类型几个不同的因素影响:一线城市墓园价格高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价格高于三线城市;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墓园价格更高;品质化程度高的墓园价格更高;家族墓、风水墓等特殊墓穴价格更高。


所以,说个鬼故事,我们生前卷的所有关于住宅产品的各种区位、资源、品质等等,在身后的安身之处——墓园的选择上,还会继续卷,不会因为“躺平了”,就真的“躺平”。


图片


人生后花园:

现代公墓的多维功能与深层文化内涵


现代公墓陵园作为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好去处。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了人们逃离城市喧嚣、寻求内心宁静的理想之地。在这里,人们可以散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一些纪念性公墓陵园作为观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许多公墓陵园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地标。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厚重,感受到生命的传承和延续。


图片


墓园作为人生旅途最后的归宿之地,仿如一个人生后花园,不仅仅是安葬死者,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与逝者的相遇之地,是彼此之间维系感情的纽带。墓园是文化传承的场所,也是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优雅的地方,集有人文、景观、游憩于一体的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上的公共设施。

 


 

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库格森林墓地
Skogskyrkogården,1940


· "遇见最诗意的长眠"


图片

斯库格墓地是林地公墓Woodland Ceretery的代表作。林地公墓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有别于传统形式的墓地,林地墓地中树木葱郁的景观居于主导地位,而墓穴墓碑、教堂等并不突出,分散在景观林地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林地公墓的主导元素并不是墓碑或者教堂,而是由墓园中的植物、地势和轴线共同营造的景观。斯德哥尔摩林地公墓以其简约的设计风格,对自然与死亡最大程度的尊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墓园设计方式,也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教科书式的经典之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斯德哥尔摩森林公墓的设计理念是将墓园作为一个纪念生命和死亡的地方,而不是一个悲伤和可怕的地方。墓园的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风景优美,甚至成为市民郊游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图片


日本福冈墓地广场公园
Grave in fukuoka


· "被群山拥抱的逝者广场"


图片


由于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死观的变化,对新型墓地的需求日益增长,福冈市决定建造一个共同坟墓——一个埋葬许多人的墓地——近年来,这种现象在日本已经很普遍。


图片

图片


该项目场地位于平尾公墓旁边,平尾公墓最初是通过砍伐一座小山,只留下一小部分并在山脚下建造一个公园而建造的。仿佛是为了恢复绿色植物,日本建筑工作室提出了一项延伸山坡边缘并将墓室置于其下方的计划。这样,“死者将在此安息,被群山拥抱”,而周围的景观则变成了一个供沉思和纪念的宁静场所。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为一个公共坟墓,KINO 建筑师希望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能记住死者的空间,而没有特定宗教的形象”。日本工作室决定将墓室安置在山边,并在山脚下设立奉献台。奉献台周围有一道弧形混凝土墙,为纪念死者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场所。 


弧形墙的外侧是一个种满树木的公园广场,是当地居民的日常使用场所。从广场上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山上的绿色植物。建筑师解释说:“死者将被山拥抱着入睡,而那些留下来的人将在前面的山广场度过时光,当他们想起他们时,死者会在他们的注视下度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伊瓜拉达墓园
Igualada Cemetery


· "生死之间 灵魂河谷"


图片


作为参与翻新旧墓园方案竞赛的参赛者,恩瑞克•米拉莱斯(Enric Miralles)和卡米•匹诺思(Carme Pinos)打造了一个新概念墓园,其设计着重考虑了在此长眠的人们和他们还在世的家人们。经过十年的建造,这个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郊外的伊瓜拉达墓园,成为了人们反思和回忆的地方。


图片


伊瓜拉达墓园挑战了人们对于墓园传统的印象。Miralles和Pinos将他们对于墓园诗意的想象概念化:游客在这里可以理解并接受生命的循环往复,以及一段段生命作为过去、现在、未来连接的意义。


图片


墓园被加泰罗尼亚的山脉环绕,其建筑主体融入了周围的地形中,就好像它是自然土地中的一部分一样。墓园被设计为层层叠叠的庭院,并朝周围铺开,与之形成一个连续且平滑的表面。


图片


墓葬区位于墓园埋于土下的较低的部分,其被石笼挡土墙(gabion walls)和陵墓一样的墓地(mausoleum-like burial plots)所包围,由此构造了游客们的视角:被周围所独立,而天空是他们唯一能完整看到的东西。与墓园第一阶不同的是,墓园第二阶有更多传统的墓地,这些墓地被分散开来,而不像第一阶中紧靠在一起。


图片


这个项目被建筑师们理解为“逝者之城(city of the dead)”,因为已走之人和仍在之人的灵魂在这里被拉近距离。伊瓜拉达墓园不仅仅是为了逝者建造的,它也是为了那些来加泰罗尼亚寂静美景中独自沉思的人们建造的。


图片


在第二阶区域中有一个未完成的小教堂和修道院。但是这些未完成的部分并没有让墓园显得不足,反而因为它们在建筑定义和细节上的留白让这个项目更加丰富,它们作为整个项目开放和空白的空间让参观者更能享受独处的静谧时光。


图片

图片


当人们走进这个项目时,他们将面对着作为第二扇“大门”的科尔坦钢管群(cor-ten steel poles),这些交错的钢管象征着耶稣受难。从主入口进去后,人们会经过一个蜿蜒曲折的小路,引导着他们向下走向主要墓葬区。这条小路和像混凝土“小房”一样的第一阶陵墓葬墓区连成一线,缠绕着这个令人沮丧的空间,让人们可以一阶一阶地沿着这片区域向上走。


图片


这条蜿蜒小路象征着生命的河流,将人们从宽敞开放的加泰罗尼亚山丘,带领到隐藏在地平线下的缅怀空间。穿梭于墓园之中的流通路线互相连接,让人们更加注重他们在建筑中的体验,而不是墓园的组成。


台湾金宝山安乐园陵墓
Jinbaoshan Anle Park Cemetery

 

· “寂静之地”


图片


登上一条平缓的坡道,慢慢走向墓园纪念亭。人们被寂静所吸引,在这个无限的、飘渺的空间中静静沉思。


图片

图片


于此,功能定义了空间,开放而没有尽头。建筑尺度与人体尺度形成戏剧性的对比,在纪念亭的中心,一家人聚在一起悼念他们所爱的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规整的柱网支撑着宛如飘浮在空中的天花板,屋顶中心低矮的穹顶彰显出空间的层次,述说着当地的传统。当代的设计语言塑造出一个充满尊敬,记忆和感激的场所,时间也仿佛在此处凝固。


图片

图片


暴露的混凝土与石材创造出空间,暴露的混凝土与石材创造出空间、划分出功能,开放的结构形式将一切向外界打开,向远处无限延伸。


图片

图片

图片


让寂静与亲密永恒相伴。


墓园公园化是一种趋势和必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墓园景观不仅是对生死观念的空间解读,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文化与环保的结合,墓园已经不应是冰冷的石碑和沉重的哀思的空间集合,而是一个提供人情绪价值、富有生命力、绿色生态的文化空间载体。这里是逝者与生者相遇的花园,让人们可以在此获得不被打扰的宁静,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希望,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0
分享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产品
服务
网站栏目
咨询反馈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园景人】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