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格拉夫(Garraf)自然公园中的瓦尔德恩琼(Vall den Joan)曾是一个封闭蜿蜒的山谷,自1974年这里便成为了垃圾填埋场,主要处理来自巴塞罗那都市圈的垃圾。在关闭填埋场时,这里已经填埋了85ha的土地,填充了山谷三分之二的高度。
景观恢复之前,填埋场有着陡峭的斜坡,这个巨大的斜坡布满了整个山谷,最上层的垃圾就这么暴露着,和山谷的自然风景形成鲜明对比。
垃圾填埋场的修复工程,集合了多学科(环境工程学、地质学、风景园林学、农学)的技术力量,旨在使用一个简单的操作,来解决确定的三个问题,让这个地方获得新生:
1.解决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
2.创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
3.构造一个新的景观格局。
从技术层面制定出合理的工作策略。根据垃圾填埋场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确定出需要稳定和防护的梯田区域,然后布置管道收集沼气转化为电能,并排出产生的渗透液。
因场地空间结构及技术的限制,将垃圾填埋场处理成梯田一样的意大利台地园是一个不错的决定,又因其规模之大以及临近各种人口中心,所以可以描述为一个公共空间、都市自然公园。实际上,这里处于位于乡村地带的格拉夫自然公园内,这一事实明确了功能和相关的多元化组织路线(包括人行、私家车和公共交通),在这种背景下,设置直达场地的道路和停车场是至关重要的。
场地现状完全不同于初始状态。在格拉夫自然公园内,已经引入适应场地地理条件的农业技术,进行系统平台、排水工程和农业系统的建设。这些技术在垃圾填埋场的治理恢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设计团队相信农业景观可以很好地适应修复性的受损场地,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将垃圾填埋场转换为农业景观基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地形、水力学和植被。
地形处理是最基本的,堤防工程和渠道的设置可以保证新地形的稳固,并在此基础上布置了养殖梯田、树木种植区、作物种植区。
梯田上的雨水径流被引入雨水蓄水池,同时用沼气产生的动能驱动灌溉系统。
最后,设计团队为场地补植了低维护的耐旱乡土植物,以此来维持场地生态系统的演替。引入的植被包括一系列的荆棘、地中海灌木带、乔木、灌木以及间种在林间的乡土豆科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物梯田会变得更加稳固,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会完全融入格拉夫自然公园的景观中。
这次修复背后的推动力不仅仅是为了景观的重新融入,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社会对待环境应有的新态度,为此设立了信息中心来进行项目的解释和科普工作。
路径的精心设计引导着游客在蜿蜒的梯田上查看恢复工作并欣赏风景。由废弃物构成的矮墙设置在路径旁,提醒着我们不应忘却场地几十年的历史。
瓦尔登琼垃圾填埋场始建于1974年埃尔加拉夫一座石灰岩丘陵地带的山谷里,坐落在同名的天然公园内。
灌木丛和树林被清理掉,填埋是从最低点开始的。场地用黏性土壤做防水处理,为渗滤污水安置了专用排水系统,并按照1层废弃物1层浅土层的交叉堆叠的方式开始施工。当山谷的底部完全填满以后,防水处理范围开始扩大。目前该填埋场占地约70公顷,某些地点的填埋深度超过了80米。
在修复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建筑师首先用一层土覆盖住最后一层废弃物顶部。一条很大的混凝土冲沟将原生土和还在使用的垃圾填埋场分开,且兼有为山腰排水泄洪的功能。处理过的中水和工作区冲洗用水在一处水库中汇集,并在那里进行净化处理。
修复工序从最低水平面开始,此时高处的垃圾填埋场仍在继续投入使用。一套全新且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系统与现有系统相重合,且二者将共存直至该填埋场关闭。直到3年以后修复工作才会完全结束。
土方工程:该垃圾填埋场的台地工程需要能够容纳下碎石;这个关于正在使用中的垃圾填埋场的强制规范是为了保证所堆积的大量废物的稳定性。由于底层土壤的构造,那种挖掘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该工序。
这些混杂的惰性土壤必须要很肥沃,这样才能适合种植作物根系往下长,深入到由机械通道形成的土层中,移动石块,破土而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整体,达到最后的效果。
在此之后某些特定的种植区(斜坡和树阵)中需要施以粪肥,在台地则需要混合肥料,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地。为了改善土壤的肥沃程度,台地上还需要进行豆类作物的轮作。
部分设计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