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沙河(18.8km)俗称三河。现状河道断流、局部坑塘、生活垃圾堆积两侧、驳岸损毁严重,周边散布村落,虽河道整体基质良好,但无景观可言。
设计团队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考察,分析瀑沙河的历史与水文,首先从技术上对河道的堤岸进行整治。同时在景观设计上,融入潍坊地域文化(南溪垂钓、东园早春、青杨晓眺、麓台秋月、等景点),结合乡村聚点,多点打造沿河景观。
整条河的景观构架为:一条蓝绿带,三段主题区,多个景观节点。河道南北端头为原野风光段,中间分为水岸田家段和玉林沙洲段。设计团队将整条河分为五个不同的主题区,由南而北依次为乡野探索区、互动景观区、市民体验区、门户记忆区和水岸保育区。
整条河道的打造,借用古代自然景观水系:河、沼、泽、渎、溪、涧、池、塘、濑;滩、汀、洲、沚、渚等要素,结合场地现状条件及高程,规划不同形式的水面景观,窄者做溪,浅处设滩,深者为潭,水中设洲等等。
为加强河道两岸的村落交通联系,促进两岸居民的沟通,除了保留现状的市政道路,保证交通连续外,还结合规划水系和景点,增设多处景观桥(或跨河或跨路),塑造小桥流水,河桥绵延之境。桥名或结合周边村落,或借用诗文典故,由南而北命名,如浣溪、汶泉、东康、赤阑、望海(北部为海,故最北端桥取名望海)等。
结合沿河节点,又布局多个市集,如北庄、东园、麓台、东康、埠南等,市集以村落名和典故出之。市集可定期开放,结合周末和节假日,打造有主题的市集节令集、艺术市集、创意市集、农夫市集等。
为满足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需求,结合各地段,融入各种功能性场地。
▲浞河局部鸟瞰图
浞河(5km)古称寒水,后人为纪念寒浞,将寒水改名为浞河。(今寒亭,相传夏代寒浞称王之治所。)现状河道坍塌严重,部分堤岸被侵占,不满足防洪功能。设计团队通过河道清淤、修堤筑防,恢复河道原貌。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湿生、水生植物种植,稳定堤岸、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同时,为生物提供可栖息的生境。
浞河段设计以体现自然、生态为主。由南往北,依次分为三个片区:乐活休憩区、郊野湿地区和水岸保育区,整体定位为怀寒之水,并设置金篓印月、寒水之径、郊野湿地、水岸保育区等多个节点。
结合周边居住区,沿河布局活动区。场地构建结合海绵措施,通过控制河道水位,居民可亲水游憩,枯水期也可作娱乐休闲。
▲涨面河局部鸟瞰图
涨面河(3.2km)是位于市区内的河道,存在驳岸硬化过多、河道不连通、水流无循环、缺乏亲水性和市民娱乐性、种植缺乏层次等问题。
设计团队尝试通过重塑河道系统及沿线交通,营造富有活力的市民亲水空间,将涨面河打造为潍坊独特的生态城市滨水绿廊。
设计团队提出了相应的景观策略:
立体交通
通过景观架桥结合河道下沉的形式,将原本被市政道路割裂的道路系统整合起来。
层次景观
通过上中下三个景观层次的体验,丰富原本单一的河道空间,增强游览体验。
人文关怀
通过对历史和乡土文化的研究,将其植入景观之中。
区域活力
以河道作为载体,通过多变的场地,鼓励和引导市民参与景观互动,提升区域活力。
DDON笛东设计团队分别结合三条河道各自的区位特点、现状基底,将其打造为田园野趣、回归自然、滨水宜居的河道公共开放空间。通过对河道的水利整治和景观提升,在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经济提振,城市活力提升等方面提供助力。以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新触媒,构筑城市新的发展轴线;完善城市景观构架,构筑城市新的标识体系;提升区域品质。在完善城市水网布局的基础上,提升城市生态弹性,打造活力走廊,实现高品质宜居环境,使整个滨水空间成为潍坊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