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蒙的细雨,滴答
落在小船外的姑苏
浸入石桥下的江南
随着桃花坞的檐,寒山寺的门
走进人的梦里
梦里
浮现太湖的风光
是三月的春风,是四月的人间
人们筑起新居
浸润的青石石板
等待着人们,打开一扇生活的窗扉
绿地香港枫和九里地处苏州吴江太湖新城,秋枫街西侧,江厍西路北侧。
苏州,临上海而接嘉兴,抱太湖而依长江。项目紧邻地铁四号线,靠秋枫街与江厍西路,交通便利,城市配套完善。左瞰东太湖生态园,右望吴江公园,自得湖光风色。
山水之间,是吴江的水墨国画,以自然诠释逍遥自在,承载中华人文的审美精神。苏州园林,更是千年富贵景致,以人作叙述天地造化,涂抹中国人居的艺术意蕴。
岁月积淀,生活富庶,在这里,人们更期待精致低调的人居生活,静谧人文的人居景观。
针对项目所具备的前置条件,设计架构了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生态绿居,诠释回归生活的本意,与美好相伴;
二是人文表达,以雅净色彩,将历史沉淀融入现代而更具开放视野的空间特质中,在典雅意境流转出隽永的文化气息;
三是现代手法,以简约的线条,让金属与石材在对比中交融,在空间围合中埋伏视线的穿插,在起伏转折中表达空间的视觉意向。
设计同时汲取江南的地域元素:水墨、松、月、瓦片、浮桥,以地缘情结,构建轻奢生活,书写吴侬软语、庭院深深的苏州情结,叙述中国传统的人居理念: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建筑,是空间最美的诗
生活的散漫,往往潜藏着最神圣的仪式。
在中国的人居里面,这种仪式是方圆间伸展的姿态,是层层递进的景致路程。
如同一卷书扎,书写清晨午后的时光,诠释归家的典雅礼序。
三重门户徐徐而立,设计于直中造幽,擢取天上圆月,宛若苏州园林一次洞开,摹一幅画中雅境。
陌上花开,春色满园,园墙如山势画卷,一曲阡陌直过门户,人入画中,心游物外。
方寸之中,自有诗意可栖。
设计在有限的空间里,借由建筑,一藏一隐,两条路径一曲一直,留下丰富的空间体验。
苏州园林,自来擅于以小见大。
树岛植于一角,路如苏州小巧,轻浮在湖面之上,行走其间,仿佛在园外天地,园墙开一面窗扉,照见园内景色。
进入园中,有天上月,有地上人儿。
建筑二楼波光粼粼,古老的隔栅传递出中式人居的雅静,一楼的玻璃折射出现代的时尚。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在水面之中,自然相绕,生意盎然。
松影摇曳在山上,山石停泊在水中,湖水架起小桥,小桥留驻徘徊的身影。
依旧是小天地见大造化,设计截取人在自然中互动的一幕,展现出古朴而富有韵味的场景。
生活的乐趣,往往在静谧处,在真实里。
人行天地间,就如同湖中醉鱼,不知春秋,不晓江海,只见天分黑白,朝起薄雾,夜落唱晚。
直径入深,两侧园墙白净古朴,漫游其间,生活,关键是自得其乐。
禅房之所以是禅房,关键在于庭外花木深,庭下坐老僧。
写诗作画,在于留白,或让人悠游于物外,或让人留恋于禅心。老僧枯坐石上,更显自然生意。
人们往往在山林野外寻访神仙踪迹,大抵因为人大多在闹市所居,向往世外总在山林幽处。
当路途转到风景的后场,地面如水墨蔓延,自成一景,人在诗书上漫步,在自然里漫游。
人生为贵,无非耳听之,目遇之,风景,便是生活的珍宝。当夜幕落下,星星点缀,每个在外的人都会知道: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恰是湖畔园林中,人间至美是姑苏
这里的江南园林
是白居易的春竹叶,是李白的醉西施
今天,在太湖新城
看见千年时光的沉淀,柔化在三百余座桥下
写意古典与现代,泼墨日常与风雅
共谱成生活的诗
后记
风景的背后
感谢每一位付出的人
和鸣时代 盛启美学
迭更城市 焕新人居
绿地香港
匠心筑造精品
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