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拥有1300余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内域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逐渐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基于这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质,我们为龙湖天宸原著的社区景观设计了一段江南水韵的故事。
-船行如织 水市繁华
西栅的水上市场人称水市口,被一条东西走向的木栈桥一分为二,木栈桥与景行桥隔西市河相望,水域东西两侧临河都建有水阁。千百年来,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静卧千余米的古帮岸、水阁和廊稝透出水乡的悠悠韵味。
-以河成街 枕水而居
远离水市口的空间: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群落,尽呈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一水环城的景象,却在乌镇内演绎出不同生活状态下的空间布局形态。我们由此借乌镇的空间布局形态作为原型,将传统村落的聚集空间和居住空间形态作为高层和联排对应的空间形态参考。
写意风华-社区入口
社区入口空间作为形象界面的第一展示窗口,我们希望通过对称设计手法营造礼仪化的市政界面。同时,在进深上通过入口门扇开启留出的空间作为画框,露出社区的一景,引人遐想。
寻忆水市-高层生活
提笔勾勒高层的空间,脑海中随即浮现这样的场景:漫游在水市口,水面上的乌篷船三三两两,游人与船家闲话几许,间或从水埠头传来洗衣敲打的声响。拷花亭内的蓝印花布在阳光下随风摇摆,孩童在旁追逐嬉笑。
我们在细节的处理上,用水磨石进行整体体量的塑造,让形态简洁、利落。
儿童场地的设计延续整体的设计语言结合地库出入口做了两层的场地空间。并进行动静分区:地面层主要以器械活动为主,二层以低龄儿童的地面游戏活动为主。
枕水而居-联排生活
行船临岸,枕水而居,我们探索多种生活场景的可能性。
这片区域是项目的前期展示空间,同时也是社区人行入口的形象界面,我们希望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刻画出一副江南水乡的缩影,小桥流水人家,引人入胜。
以水运为主的乌镇,总是给人们街桥相连的景象,似乎水与桥是相互密不可分的。人们穿梭于其中,或在水埠头招停行船。我们将传统的水乡交通肌理融入社区的园路体系:南北向的轴线循证水脉,东西向的轴线与其贯通或交错,形成具有水乡风情的社区园路。
我们通过材料的选择和铺装形式变化,区别贯通空间和接驳空间。
古代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谓之雅集。时光婉转,以全新的方式诠释社区交流、会聚的空间。归家是一家人分享的时刻,而别墅间的休憩之所是彼此的交谈时光。
循水停泊,闲坐水岸,旁有水流汩汩,莺声些许,品茗惜取春光几刻。生活本该有它原有的样子,可动可静,在那些许的片刻时光里,静静的坐在一旁,感受自然所赋予的怡然自得。
我们希望在有限的联排空间内创造更多的交流共享空间:循水而行,方圆之间觅得一片林荫所在。光影变幻,春华秋实。这里永远有惊喜呈现。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穿行而过的社区道路犹如一湍清流穿流而过,两侧的绿植点缀好似形成了自然的驳岸边界,从一旁的桥而去,那处便是心之所向。
所谓的人文特色在当下快速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稀缺。我们迫切的想要往前走,却无法摒弃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念想。于是我们在设计之初便有了构思蓝图,我们希望生活变得更为贴近自然,我们希望即使在未来,依旧有着江南水乡的点滴。
项目地点:桐乡
项目面积:67984.6㎡
完成时间:2020年8月
业主单位:桐乡市安合置业有限公司
业主管理团队:徐荷、叶瑞佳、滕建宫、卢红、张晓飞
景观设计:上海澜道环境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指导:屠卓荃
方案设计:李国威、李春来、赵翀逸、赵卿宏、郑晓月、周清华
施工图设计:蒋振琦、杨丽娜、白璐娜
建筑设计: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品润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图片出处:南西建筑空间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