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改造下的公园场地,重新思考了树木与生活的场景关系,是人们日常休闲的优选目的地。COMMUNITY HALL: REVITALIZATION OF WENXIN PARK,SHENZHEN从千园之城到公园城市,社区公园滋养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南山中心,书城北侧,在绿荫掩映之下,孩子们悠游嬉戏,成年人健益身心,老年人载歌载舞,这里是文心公园,从早到晚人气满溢,处处彰显着生活之美。
文心公园位于南海大道与滨海大道的交汇处,紧邻南山书城,文化气息浓厚,商业配套齐全,居民社区密布,是南山中心区居民的日常休闲目的地。
文心公园始建于2004年,与城市相伴发展近二十年,树木已蔚然成林,使用者数量持续增加,使用需求日益多元化。然而,林下恣意生长的灌木不断抢占居民的活动空间,运动、休闲、社交、育儿人群时常因空间不足而发生冲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愿景,需要赋予公园以新的时代内涵,随着深圳公园城市建设行动的持续推进,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精心开展了本次提升改造工作。
@公园改造前使用场景
01
园街一体,时序衔接
公园融入街区,与城市共发展
城市核心区的社区公园往往与周边街区的关系更紧密。公园不仅仅作为绿色边界,而是在区域视角下融入城市与街区发展的生活载体。道路绿地与公园绿地充分整合,扩展了公园的可用范围,这是文心公园融入城市的第一步。
通过多方协调,文心公园西侧地铁上盖临时占用地正式纳入公园范围,为公园拓展使用功能提供空间上的可能性。设计在梳理周边人流方向、明确使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可达性与通行速度之间的关系,整合滨海大道辅道、滨海大道过街天桥、南海大道等道路空间,形成外部的街区环线,与公园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协调工程时序,减少对周边城市生活的影响。
公园之美始于街道界面,人行道部分通过均衡适宜的尺度、纯净的材质和统一的设计语言来表达,公园边界得以柔化,以8个出入口邀请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公园生活,乐享公园品质。
@ 连续景墙形成公园的第一道形象标识界面
02
以坪为纸,以砚为画
阳光草坪,留得三分空间,凝聚七分画意
俯瞰公园,丛林环抱着中心草坪,如自然之手,掬一捧自由的乐园献给城市。改造方案仍将开敞草坪作为公园的中心,在不减少使用面积的前提下,进行完形设计,同时与周边的林木交融,通过海绵化提升了草坪的性能。全年龄段的使用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使用方式,互相兼容,又保持着各类人群的生态位。
@文心之砚重新塑造草坪核心,如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般存在
@作为孩童的天地,变换的地形和曲面欢迎孩子们自由攀爬
03
自然华盖,绿荫生活
树木是场地最宝贵的存在、美好生活随之展开
文心公园内保留着约500株原有树木,它们冠幅相错,亭亭交织,宛若华盖,在深圳漫长的夏日里为游人提供自然的荫蔽。设计尊重了公园内的每一棵树,让树木成为它们自己,演绎生命的自由与曼妙,并以树为中心,构成连续的沉浸式画幅。按照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林下、林缘、林间进行再创造,以更开放的绿色空间激发更多使用者的参与感。@无需修饰,重新给予大树优美的舞台
林缘处落座 |Seating at the forest edge
草坪周边树木成林,高大的林冠向四周伸展,激活林缘边界,于林缘线下方,清理地被灌木,增设条石座椅和流线型休闲座椅组合,以林缘为框,绘出草坪美景。
@以林缘为框,大树庇护瞭望草坪公园生活
林间慢跑散步|Jogging and walking in the woods
于绿林与草坪之间随地就势设计慢跑及散步路线,将其巧妙融入自然,同时实现3米宽环线跑道长度的最大化,并以1.8米宽的步道连通各组团活动空间,通过两级路径,有效解决公园内部路权冲突。
林窗下游戏|Gaming under the woods利用原有地被灌木空间,于起伏地形之间,为孩童们创造林下的无动力乐园。以阵列式植物组团修饰边界,用灰黄橙色塑胶地垫铺设出安全的活动空间,外观纤细、质量可靠的白色钢架以S型穿梭于林间。此处设计尽显对孩子的用心,色彩搭配合宜有度,形态设计新颖大方,安全作为设计底线,贯穿全部细节。
在这里,多位秋千、弹跳蹦床、旋转木马、多功能运动爬架等器械令孩子们乐不思蜀,于动静之中自在启蒙,增强身体机能,持续探索能力边界。在这里,家长既是舒适的守护者,也可以是积极的参与者。它温和地欢迎着成年人,邀请他们与孩子共同创造今后的美好回忆。
林荫中舒展|Stretching in the shade林荫下是林间最为生动的环境。在这里,阳光是细碎的,闪动的,人也跟着活泼起来。林荫下最适宜健身,这里铺设了配色高级、质地柔软的地垫,配备了齐全的器械,增强行人驻留的吸引力。运动是具备魔力的,它以人传人的乐趣蔓延,帮助场地成为文心公园的活力焦点。
林心多元社交|Socializingin the woods廊架前广场与活动平台融为一体,围合成公园客厅、后花园和天井院落。坐在廊下观树观水,赏花赏叶,棋牌、攀谈、阅读、太极等活动各得其所,老人、成年人、孩子安全共处,成为公园的社交中心。
这里林冠蔓延,结成自然穹顶,成为公园上盖。设计借助微坡地势,以自然石材拼贴成叠级坐凳,浓密的地被植物摇身一变成为林下平台,点缀以线性灯饰,将原先利用率低下的灰空间改造成为多功能小剧场,吸引老年乐团、社区电影、公园宣传、儿童舞台剧集结,极大的强化了公园的活动体验。
@密林微坡变身为多功能小剧场,夜间星光点点,营造森系氛围
04
云溪秘境,参与海绵
寻找穿越林间的雨水精灵
设计将原本困在角落里的水塘改造为弹性旱溪景观,融合地形与林下景观,以砾石铺底自然净化水体,以耐水湿植物形成生态护岸,丰富景观效果并实现海绵功能,全年可蓄滞消纳径流量约1475立方米。
白天,这里天光云影,夜晚,虫鸣蛙叫,水波、灯光与植物的气息,治愈城市劳作者的疲惫,人人仿佛归田园居。孩子们在此处嬉水捞鱼、涉水摸虾,体会到父辈成长过程中无忧的童年环境。
@溪流边驻足漫步,栈桥边赏景喂鱼,林间感受清晨阳光
@旱溪+雾森系统,是孩子们的自然乐园
05
休闲书吧,轻享服务
褪去喧嚣,觅得一片宁静
公园天然具备安静阅读、思考、写作的环境条件,方案利用地铁上盖绿地设置休闲书吧,将阅读功能引入公园,从文化建筑拓展到文化景观。书吧内通过提供轻食、咖啡等服务,为改善传统公园配套服务单一的困境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
@景墙和绿篱拂去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干扰
小院、密树、廊架、溪流与景墙在此处共入一画,于吧内读书,近可观潺潺流水与繁花树影,远可眺林外人群,宛如身处一部温柔默片。
06
公园再定义生活
文心十二时辰生活图鉴
文心公园景观升级改造后,成功驱动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每天清晨5点半,晨练的老人们拉开公园生活的序幕,随后,跑步者、踽踽小儿、棋牌常客、广场舞团队、踢毽组织、球类爱好者、习琴人群、阅读青年、活力儿童不同人群默契的匹配到适宜自身的时间段和空间位,各类活动有序衔接,直至夜深。
结语设计师说
保护:在《树木保护办法》的背景下,改造需要审慎,树木不再是绿化的素材,要意识到,这是一次给予我们重新思考树木与生活的场景关系的机遇
洞察:从观察到洞察,尊重原有使用习惯,基于问题的设计
平衡:平衡公众利益主体诉求,解决痛点
创造:创造新的生活场景,是项目由始至终追求的目标
迭代:以真实案例实践为基础,促进标准提升
树木亭亭如盖,延续着公园的绿色记忆,闲适、丰富的公园生活,逐渐融入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日常。
行至园间,心安此处,畅享自然华盖下的公园生活,这是设计使命的城市践行,更是现代公园精神的传承和人本初心的体现。
设计单位:深圳市未名设计顾问有限公司(WMLA)、北京远洋景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设计团队:车迪、杨帆、谢园、蔡恬岚、刘玥、林苑、覃作仕、黄舒婷、钟锋、张迪、张明富、徐伟琦、陈昕、杨丽萍、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