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无疑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舞蹈无疑需要运用自然和谐的,有节奏的动力,
但舞蹈家的动作又永远有别于自然界的任何运动。
——伊莎多拉·邓肯
01 前情回顾
云峰原著项目开始于2019年,在示范区阶段,我们基于市场导向和本地客户需求,与龙湖的同僚共同探讨了适合东北人居习惯的景观空间策略。团队用简约的设计语汇编织了丰富的动线感受,最终完成了以下几项挑战:
与建筑共创推进空间布局实现
02 大区面临挑战
大区景观空间被建筑划分为多个相似的小空间,空间相对均质化,如何在同一的设计语境下,创造空间的差异性?
然而换个角度思考,这种均好的棋盘式布局,也可以视为每一栋建筑前都被动拥有了一方私属空间,它给每一栋建筑的居民提供了属于自己的‘院子’
我们与客户做了多轮探讨,找到了解决对策:
在统一的设计语言下,通过功能侧重,绿化主题以及空间尺度和竖向的不同 赋予每个‘院子’的差异化和私属感。
在这里,没有冗繁堆砌的设计元素,而是以人为蓝本形成的聚核型景观空间,是通过一系列景观语言组成的社区链,也是人与人交流共享的室外空间。
▼功能落位分析图
03 空间&场景
功能布局
我们希望在整体布局上,打造以静谧质感为核心的极致中庭创造溢价,同时在各个宅间宅间创造功能性的绿色森活。
所有功能区域均是以人为蓝本形成的聚核型景观空间,是通过一系列简约景观语言组成的社区链,也是人与人交流共享的自然泛会所。
在城市感的框架中,我们希望通过设计的编织,
将空间作为人行为的载体,‘溶解’于自然之中,
场地与种植互相穿插咬合
让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包裹和欣赏,
而是身处其中,享有无意识的沉浸感。
空间布局
大空间组合模式
空间整体感强,绿化空间与硬质空间相互套叠,层次丰富且灵动。
小空间组合模式
硬质空间与绿化空间相互穿插,使得空间布局灵活多变。
04 中心绿茵场
精奢度假的中央绿荫广场
1.阳光绿茵场中采用大型丛生水曲柳作为阳光草坪的主景树,同时设置约220平米的精致水景,环绕水景设置休闲卡座咖啡吧,林荫躺椅区。
2.空间布局上,我们使用嵌套式的复合空间,所有空间都环绕中心绿化,同时各个空间之间有一定的视线关系,作为对方的观景空间但又不相互打扰。
3.中心草坪精心设置微地形台地林荫空间,点缀特选丛生水曲柳。丰富的林荫植物搭配色叶和开花植物,让人可以在空间中躺着纵观四季之美。
▼轴侧图
▼ 森林水台-私人时间美好生活的开始
▼ 整体鸟瞰
▼ 互为风景的亲水空间
4.由于空间较平坦且尺度较大,我们在场地与出入户空间之间设置了微地形台地,并搭配阵列小乔,增加空间层次的同时保留了视线的穿透性。
▼竖向视线分析图
▼轴侧视线分析图
▼ 微调竖向带来通而不透的包裹感
这个场地相对于中心空间更加纯净,镂空的休憩构筑物让使用者体会庇护感的同时,又能感受自然的环绕,廊架空间有有山杏,丝棉木和曲柳。春天阵列海棠开花,秋天红枫,夏季有色叶,冬季黄杨常绿。让人们的廊下休闲生活四季有景。
▼轴侧图
▼ 城市与自然穿插的层次感入口
▼ 掩映在韵律树荫中的精致构筑
06 龙小湖亲子乐园
亲子同乐的全龄乐活公园
1.龙小湖海洋森林为主题的全龄活动场地,超大尺寸‘鲸鱼背上的城堡’主题器械。旁边设置老人看护摇椅。场地北侧设置神奇水母主题儿童讲堂,以及互动娱乐设施,让孩子们有一个室外讲台剧场,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2.空间内部有八菱海棠和山杏制造春天的色彩,中心主景有特选家蜡和特选大国槐提供夏天的林荫。北侧有鼠尾草花带又给人丰富的细节感受。
▼轴侧图
▼ 龙小湖神奇水母课堂
▼ 整体鸟瞰
▼‘鲸鱼背上的城堡’大型主题器械
▼ 与主题墙绘结合的趣味入口
1.作为后疫情时代的设计成果,我们专门设置了三五人为一个单元的分离式休闲空间,使家人朋友能够安全地享受园区环境。
2.以大体量银杏作为主要景观树,配合山杏和常绿灌木,春天山杏开花,秋天银杏金黄。冬天常绿灌木球塑造空间,让这个空间充满了丰富怡人的季相变化。
▼轴侧图
▼ 林下复合吧台卡座
▼ 纳入人居行为的空间构图
▼ 互相感知并互不打扰的分组休憩场地
幼龄学堂
1.这里是为蹒跚学步的幼龄儿童单独设置的安全娱乐场地,与大龄儿童区彻底分开,并用双条家蜡结合绿篱形成阵列式围合有效保护幼龄儿童安全。同时又保证人视点的通透,便于大人看护
2.我们希望孩子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在色叶变化上,我们种植紫叶稠李结合外围国槐和山杏形成不同的颜色感官。初春时节,京梅 山杏和绚丽海棠开满粉红花,山杏则以白花点缀,夏季暴马丁香相继开花,而到了秋天,家蜡叶子变黄。这些让孩子们一直身处于缤纷的色彩之中。
▼轴侧图
▼ 安逸有趣的幼龄感官课堂
近700平米的综合健康场地,楼下就是免费林荫体育馆,我们对其科学地进行了健身场地功能划分,为准备区—无氧力量区—有氧健身区—拉伸训练区。
▼轴侧图
▼ 从头到脚全覆盖的专业健身场地
宅间&入户空间
穿插在林荫绿地之中的休闲空间,并设置多处休闲座椅,满足安静怡人的休憩需求。所有入户空间设计师都通过简洁现代的线条设计化解登高面的限制,精致的入户景墙与丰富的植物搭配,结合家具小品或艺术雕塑等将整体空间打造为泛大堂空间,提升品质。
▼轴侧图
09 后期思考
这一次,从使用者本身出发以
去风格化的设计语言
融入艺术的笃见
寻找现代都市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在社区设计中,当我们开始放下特定设计风格或元素的禁锢,专注于对居住者生活场景和空间体验的真正需求,方能针对本土用户的生活进行真正在地性的营造,用质朴的设计语汇创造精致的生活情境,为使用者提供更舒适的‘第三居所’。
设计团队: 张云尧,孙欣,张婉,郭腾,段诗宇,牛丹薇,才魁,姜宜良,张旭光,褚琦、王晨帆,刘洋洋、李舒星,高天姝,李秉宸,王艺璇,李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