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的难点在于,无论建筑的体量多么大,面对海的尺度,都无法同之媲美;如何将一个体量较小的建筑与壮阔的海充分的进行组合,将两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是本案最重要的突破点。
因此建筑顺海势而生:海既是建筑最重要的背景,更是建筑尺度的无限延展。我们充分把海作为建筑最重要的延展与终点,无限扩展建筑的视觉边界。在我们的设计理念里,海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是通向海的一条终极通道,两者形成极为紧密的戏剧性关系。我们将采用下列手法实现他们的链接。
海之圣道
首先我们将前场下挖两米,创造出一条近百米长的海之圣道,将空间尺寸极度压缩到极致,达到欲扬先抑的作用。这条圣道分成三部分:
首先是前殿序曲,它通过一小一大两座中心景亭,并结合热带海滨植物与雕塑的点缀,创造出休闲度假的整体氛围,游客将从落客区通过这段序曲正式进入圣殿建筑群;
进入中段“圣殿”区,它分成左右两座以现代拱圈为特征的建筑群,并围绕在中心水轴直达中心大拱圈,现代拱圈的通廊在日光的照射下,展现出圣洁灵动的光影效果,中心水轴配合着音乐喷泉,极具出典仪色彩;
继而游客进入中心大拱圈,这是一个以直径16米半圆拱圈为特色的圣殿主殿,它以星轨为主题,当夜幕降临之时,它的天花板与地面将随着星座的轨迹而转动;
空间开始打开,游客走出建筑外边界,进入第三部分“海之T台”,它既是一条通向大海的水中之路,更是一座下沉式的舞台,彻底将海展现在游客面前,最终游客到达建筑边缘的瞭望台,正式进入海滩区域;
最终游客需要经历一次回眸,因为之前所有的体验都只是建筑真正内部空间的序曲,这座建筑宛如一座巨大的桥横跨在海之圣殿之上,以最纯洁和神性的颜色与立面语言欢迎着到达这片海滩的所有游客。
在空间感上,正是因为将海变成了建筑的组成部分,所以建筑体量虽小,只有2000多平方,给人的气势感却十分磅礴,这就是整个建筑最为动人的地方。
拱
我们对建筑立面采用“拱”作为唯一的母题,凸显海之圣殿概念的纯粹性,但在具体手法上采用三种拱形来表现海的特征性与复杂性:中心大拱圈我们采用的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它用巨大的尺度与最理性的圆形体现海的力量感;建筑主体我们采用具有规律变化的现代拱形,它用灵动的韵律感体现海浪的丰富性与节奏感;海之圣殿通廊区我们采用现代哥特式拱圈,既使行走的过程极有庄重的圣洁感,又通过地面铺装、墙面装饰与雕塑的植入,变化使得庄重中带有强烈的母性温柔与现代艺术气质。
三种不同的拱反映出海的三种不同的气质:力量、柔美和充满母性光辉的圣洁。这三种语言与顺海而生的整体思路相统一,也带给人多样化的感受。建筑体量虽小,体验却丰富而震撼,最终获得了泉州与厦门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了双城的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达到了我们对海之圣殿前期设计目标的预期,是近年来在该区域最为亮眼的文旅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