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与场地
1929年,民族实业家周苍柏自费在武汉东湖西岸兴建了“海光农圃”,1950年,他主动将“海光农圃”无偿捐献给国家,这就是东湖风景区的前身。周苍柏因而被誉为“东湖之父”。
周苍柏的大女儿、著名歌唱家周小燕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夜莺”,她还有一个让武汉人听起来更亲切的名字——东湖的女儿。
周小燕二弟周德佑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抗战期间,年仅19岁的他为国捐躯。德佑剧场即是为纪念周德佑而建。
从二环线省博物馆旁边的黄鹂路进来,梧桐树遮天蔽日,沿着听涛景区狭窄的车行道开进景区,沿路均是高达二十几米的大树,快行至东湖边时,瞄见一厚重石牌坊,上书“海光农圃”四个浑厚大字。继续前行,在道路尽端右侧,会发现一草坪露天剧场。这个露天剧场就是德佑剧场,周遭的香樟树树龄多是几十年以上,树冠遮天蔽日,在露天剧场这里形成一个眼睛形状的开口。
这个“眼睛”形状的开口,本是植物围合出的自然空间,却具有建筑空间的神性:站在用地中间,抬头仰望树冠封闭成的开口,光线从开口中倾泄下来,所以我思考不应该让新的设计破坏这个感觉,而是要让新植入的构筑物去强化和呼应场地的这个形态,于是在贴着场地高大树木的外延,弯出一道弧线,这个弧形长廊的总体形态如同一个音乐符号。随着弧线向舞台方向行进,它的宽度逐渐变宽,高度在逐渐升高,在舞台上方自然形成了一个宽大的台口形象,并在最高点用螺旋楼梯盘旋而下,这是一篇华丽乐章的尾篇。为了强化这个音乐的隐喻,把弧形长廊外侧的装饰杆件做成高高低低的形态,形成类似音响显示屏表面的节奏起伏。尤其当夜幕降临,灯光点亮长廊,犹如一圈火把和篝火,照亮了场地。
▲李涛手绘草图
在细节设计上,用白色油漆统一了整个构筑物,与场地的深绿形成了圣洁感的对比;廊桥地面采用灰色MMA颗粒,适应弧线造型。在场地形成三级高差坐凳,环绕舞台布置,强化长廊弧线造型。
项目建成,倏忽一年四季已逝,周边的落叶树,一岁一枯荣;长廊和不同季节的交替景色,都很好的融为一体——这就是景观项目的特色,不仅有空间的三个维度,还有时间的维度——这个维度,是检验项目好坏的最重要的尺度。
▲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钢结构长廊的功能既是舞台,又是看台;既是围合场地必须,又是强化场地形态所需;巧妙的植入,使得长廊如同与树木共同生在于此地;新的设计强化了场地本身的特征,又给与场地原本没有的仪式感,这即是自然与空间的诗学。 团队:陆洲、付余、龙可成、姜海洋、梁悦欣
摄影:Naturespace建筑摄影,部分照片由暴走熊、UA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