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成都天府新区麓湖生态城,麓客岛上岛前区。占地33000平方米,场地高差最大处11米。作为未来天府大道两侧商业地块的实验前哨,以一种集中的新型游逛式商业形态呈现。由于是临建项目,也是低成本设计实施的一种尝试。
场地位于成都平原南侧浅丘地带,西临天府大道。依照麓湖生态城整体规划及建设周期的计划,场地属于临建区范围。所以在设计规划之初,我们是以尊重地形,保留场地原始自然属性为设计的出发点。初勘现场后,发现早期湖系建设时以松软回填土夹杂大体量自然岩块为主的大量堆方区域改变了原始场地地形,使得设计在面临一系列问题时,更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
▼2017年初勘现场鸟瞰
▼2021年现场鸟瞰
项目之初业主研发团队已经有一个对项目的初步定位和规划,提出美食村的概念。在这块场地内尝试模拟一种自然村落的组合方式,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多界面的有趣的经营空间,进而布置阡陌纵横的多条路径进行空间的链接,最终呈现出一个自然生长状态的商业体验空间。
▼设计策略
▼空间关系
随着设计地深入和经营性要求的逐渐清晰,对低成本设计探索的驱使,我们前后探讨论证近半年多的时间,最终敲定用大台阶的方式来处理中轴巨大的高差链接问题,同时满足集中人流通行便利性需要,也规避在大回填区域进行其他土建方案的风险。过程中数轮方案探讨和尝试,也是对于本项目过程探讨的一个极致展开的经历。
▼过程推敲
依据场地高程分为三级高差区域进行空间布局,并于纵向空间进行串接,希望形成富有乐趣的游逛体验目的地。过程中,景观及建筑协同推进,互相探讨及交换过程中对于场地可能性的尝试。
▼滨湖区鸟瞰
前区游客中心及周边,多年生草花的应用,使得季节交替中,也呈现不同的观赏效果。
业主团队及我们一直探讨认定以支撑运营需求、协同低成本策略、营造轻松愉悦得游逛性为原则的设计宗旨。数次探讨及尝试可能性后,我们选择用大台阶的方式在高回填区域做通道连接,预制混凝土砖及两侧草花带呈现一种轻松和序列状通行方式,同时又极大减缓了未来发生局部沉降的调整风险。结合两侧商业广告及装置的预留区域及乔木掩映,形成一个通过性廊道空间。
滨水区域由临水岸商铺的经营空间和休闲的公区组成。作为大轴线的临水端头,我们将原本水岸进行内凹,将更多的临水空间展示与游客。并将局部内凹区域,分季节呈现外摆或浅水互动的形态。
▼俯瞰滨水区
茶歇经营区临水布置,细密的水波纹,泛着光晕,伴着轻松背景音乐让游客置身于这浮岛而忘记平时忙碌的烦劳。沿高差降级的台地穿插布置,形成不同氛围的外摆经营区,或三五人成群的,或两两私语的。
▼最僻静一处小巷,则利用主力店侧边规划为一条氛围热闹的日式小街,挂面铺、小档口交叉穿梭,好不热闹。
位于中部的半边横街,兼顾景区消防通道,利用贯通的坡道,也产生了室内经营空间外拓并横向联动的有趣场景。此区域游客穿梭于店铺的巨大屋檐和观水眺望台中间的通道,流连忘返。
▼交织暮色和天光层级的商业氛围渐入佳境
▼当节日时街道演变为另一派热闹的场景
▼鸟瞰
后记
自2017年初勘场地起,我们的设计时长历时三年多。期间经历过数次方案的碰撞和可能性地探讨,业主团队与我们群策群力,在堆积如山的图纸里找寻更优解,对材料地应用、视觉廊道地梳理、照明效果地把控、岛上管网综合地调整等等相关专业进行统一协调,过程中不断调整打样效果以保证最终呈现。
项目信息
业主单位:万华集团
项目地址:成都·麓湖水城
项目面积:30000㎡
完成时间:2018-2021年
设计团队成员:龙昱杉,赵鑫源,羊彦,彭雪,任文,张艺富,刘霁瑶,朱雨橦,冯裕雯,葛米娜 技术支持:毛艺霖 姜帅
材料运用:龟纹石砌体 水洗米石 石英砂地坪 水泥压印 预制混凝土砖
摄影提供:河狸景观,昱道景观,麓湖商管
视频制作:咪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