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上海杨浦新江湾城,是上海城投置地开发的第一批全租赁住宅。几十年的城市居住革命,改变了城市住区的风貌,传统街巷、里弄、杂院已经慢慢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品质似乎提升很多了,但同时,我们的居住空间却变的单一同质,近乎千篇一律。以销售为目的房产开发和负面引导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住区和生活的认知。出于安全和所谓的品质感,封闭式小区已经成为我们新建住区的标准形式,住区和城市的链接,只有小区的门卫和大门。面对一个销售型的住宅,人们对其的态度是非常保守和顽固的,住区开放对城市的边界,或是不同类型的居民混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然而一旦产权不是私有的,是全租赁住宅社区,租户必然会有更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甚至会更加喜欢这种联系和便捷的关系。我们希望在D4地块上实现一种居住理想,做一个与城市融合共享的开放社区,让居住者跟城市、社会紧密相连。我们希望通过一次实验,回归传统的街巷空间给人带来的熟悉的体验感。
01
开放安全的住区营造
本次规划在基地中间,引入一条南北向的开放街巷空间,街边布置商业配套和社区服务等公共功能。“街道”将社区分成若干块,由南到北依次为时尚街区、活力社区和品质住区三个组团,均为13-14层的住宅围合而成。通过不同尺度的节点广场和口袋公园,连接各组团的入户空间。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把住区打开,形成城市与住区之间的交界空间,也是人们安全的交往空间。
⊙江湾社区鸟瞰
⊙沿街入口
街巷,是城市公共空间到住区的缓冲带,人们在不经意间,从喧嚣的城市回到宁静的家园。街边的门廊、雨棚、绿植、外摆,使得街道尺度更加亲切宜人,并不宽敞的空间汇集着周边的居民,放慢脚步,步行其中享受着烟火气的生机和活力,让人疲惫的心灵得以慰藉。人们在这样的空间相互交流,成为邻居、熟人,最终人与环境产生了关系,变成了蕴含生活气息的场所和邻里。
⊙社区街巷
⊙单元连廊
⊙单元庭院
02
灵活可变的户型研发
租赁住宅与商品住宅、保障房住宅最大的不同点,是建设单位需要全周期的运营管理。我们既要考虑中短期相对精准的定位,同时要重视长期可持续运营的灵活性。充分考虑项目定位和客群需求,我们将产品分为一室、二室、三室三种基本类型,面积最小30㎡,最大90㎡以上,共计五种户型。同时充分考虑产品的灵活转化和可变性,可以做到同一户型不同的使用模式,小户型的拼合使用等功能。在50年的建筑使用周期内,能够适时调整户型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户型研发
⊙公区室内环境实景
03
预制装配的结构体系
项目全部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比例100%,单体预制装配率40%。各单体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标准层采用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标准层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板形式,首层及屋面采用现浇梁板形式。阳台、空调板、楼梯等采用模块化的预制装配构件。功能空间尽可能采用工业化材料和集约化的设计理念。
⊙入口单元首层细部
⊙建筑内廊
04
简约标准的立面设计
采用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对于宽度较大的建筑形体,进行体块切分和组合,强化了建筑的体量感。考虑到控制立面造价的原则,摒弃不合适的、复杂、无意义的装饰,立面构造结合PC设计,尽量做到标准化,大量的采用重复构件和工业化构件,大大降低了建造及后期运营维护的成本。墙面基本采用色彩明快的涂料饰面。
⊙立面细部
⊙墙身细部详图
05
全周期的BIM设计
本项目是租赁社区智慧运营的案例之一,采用了“建设运营一体化“的BIM管理模式。从设计初期,就投入BIM技术进行设计质量的优化,在施工阶段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减少工程变更,并完成基于BIM的数字化交付,最后在运维阶段融入到智慧运营管理平台中。探索和实践了租赁社区数字化管理的新思路。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城投宽庭·江湾社区
业主单位:上海城投置地(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33673㎡
设计时间:2018年-2019年
竣工时间:2022年
设计单位:水石设计
设计指导:王煊
建筑方案团队:赵延伟、陈彪、谢梅美、王涌臣、严何
立面深化控制团队: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徐晋巍、何艳娇、胡之超、杨赫铭、唐一峰、奚海田、赵凯瑞、陈伟峰)
建筑施工图团队:水石工程
建筑(李文章、李斌、黄旭东、徐郁、孙光耀、张莹、胡波、谢梦颖、邓欣、仇伟、刘娇、商佳乐)
结构(赵海燕、杜侠伟、陈伟、相武、申慧斌、徐天翔、刘海燕)
给排水(余钢、胡頠、李玉卿)
电气(李晖、徐梦茜、郑垚、刘潇、范琳敏)
暖通(殷金、崔骏、赵舟)
景观设计:水石景观事业六部
BIM设计:水石BIM中心(金戈、梁家明、徐磊、吉安、李杰、 顾佶轩)
室内设计:田珺、李砺恒 、苏嘉琳、 李钰娴 、王利民、毛文俊
项目摄影:胡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