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Backgound
项目位于古城以西15km,太湖旅游度假区腹地,两山之间,太湖湖滨之畔。这样的地块是有其天然地理优势的,既能在天然湖居之地坐享区域内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同时又拥有非常便利的交通优势。但这样的地理位置,挑战也同时存在,周边配套缺乏,城市公共空间不足。建筑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为这片区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商业邻里中心,示范区就选在此处。这一举措,无疑让项目的场地设计既要考虑未来长期作为商业店铺的使用,又要考虑短期内作为示范区的游览体验的使用。
-场地-
about Site
场地北侧是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公共绿地,有着典型的公共绿化带上林下空的特征。场地内的杂木林经过多年的保育已经大树参天,为项目北侧提供了绝佳的绿色边界。
建筑规划为景观设定了三大前置条件:
1.空间的留白:将自然引入建筑使其呈现回型结构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留白灰空间,意图让自然打破回型空间的拘谨。
2.外场的开放性:作为未来的邻里花园商业临街界面首先必须保证其开放性,同时也要有示范区的体验感。
3.内场的展示与永久性:内场以落地玻璃围合,四面通透,四面有景可观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未来如何转变出弱交通来满足建筑功能是其次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样的尺度关系里,设计需求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是带有明确目的且琐碎的。
-设计范围-
-题解-
Title Solution
设计试图从更大的视角去思考这片场地,项目南北为山,东西为湖,孙武路两侧绿道如一条绿色腰封缠绕于太湖度假区腹地的腰间,设计提取山湖的肌理,将大树参天的绿意包裹并融入进建筑构建的留白空间之中,在空间交融中构建都市感街区。
-将森林引入建筑-
清雅装置点缀花园,构成多种可能的生活场景
不知从何时起,传出一句话:“太湖的水是宋朝的”。那么太湖岸的花园必然有从600年前传承下来的清新雅致。所以我们从山水文化的角度去重构在地文化元素,以花园感、生活感、场景感为原则去构建一座清雅的生活美学体验街区。将太湖岸抛洒出优雅曲线的渔网、自然斑驳的岸线、浮岛氤氲的水光森林作为我们重构借鉴的对象。设计试图让来此的使用者第一时间将自己投入到花园空间之中,让空间在不同时段形成自由切换的使用场景,让使用者所见的展示场景即为未来触手可得的生活场景,在感受生活场景的同时体味太湖岸的清新自然的生活美学。
-建筑与景观的空间拓扑-
整个场地形成了三大空间四大场景,在示范区阶段沿参观动线用每个场景描绘一个未来生活片段,也为未来邻里空间提供了无限的生活舞台。
-空间设计-
Space Design
森界
城市森林界面,孙武路绿道的大树已形成完整的森林天际线,设计将山湖的自然肌理盘绕于其中,形成通透自然充满吸引力的场地边界。
-场地北侧的森林边界-
雅街
设计从建筑本体出发,让城市森林向建筑包裹,注重景观与建筑、街道与商业的拓扑融合,打破空间内外的界限,以太湖清雅文化为基,打造四大雅街生活场景。
场景一:林荫印照的街角花园场
场景四:优雅抛洒的生活T台场
曲庭
环廊被内化于内部空间,大落地窗为内外交融的一体化体验提供了机会,设计试图让环廊步道一窗一景,在游览间如同观赏一副山水长卷。庭院的肌理延续了山湖的风雅曲线,并取宋式美学中的“曲水流觞”之意,在水屿相绕间,构成无尽深远的空间效果。
-写在最后-
Conclusion
这个项目努力在用在地文化符号编织构建这样一个城市生活场域,让每一处都成为未来生活发生的场景,让每个画面都可以被感知,被解读,被记忆,成为这个城市画面的一部分,也成为生活意义的一部分。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朗诗苏州·太湖朗郡
项目地点:江苏苏州
设计时间:2022年10月-2023年1月
建成时间:2023年5月
设计面积:4000平方米
业主单位:苏州太湖香山置地发展有限公司
业主管理团队:邓强、杨翌君
代建单位:朗诗地产上海公司
朗诗设计管理团队:徐珣、蔡雷、刘菁菁
朗诗工程管理团队:王连红、胡叶尘
建筑设计:上海日清
景观设计:HID翰地景观
设计团队:吴昊、张璐、何玉江、沈华枢、刘文衡、杨子涵、蔡佩其、徐晓振、郑诗宇、黄琼、刘晗、陆倩、陈鸿斌
施工单位:苏州市吴东营造有限公司
项目摄影:繁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