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一只脚迈入江西宜春明月山,便能感知韩愈当年写此诗时的心情。沩仰祖庭,宜春洪江,竹林秘境,栖隐明月川。
行走其间,石径弯弯,溪水潺潺,万顷竹海,郁郁葱葱,五叠瀑布,形态各异,奇峰怪石,云涛雾霭……城市无法给予的闲适幽静,工作无法带来的轻松悠闲,生活无法沁润的松弛自在,在明月山,只是日常。
依山而建、伴云而居的保利明月川·云孚里云宿温泉酒店作为江西宜春明月川千亩文旅大盘的前导区,同时也是明月川禅意生活美学的体验中心,错落山间,“飞云见月,仙踪寻泉”,彰显未来赣中高品质温泉主题的终极养心地。
▲保利宜春明月川夜景实景
▲大盘整体鸟瞰效果
以宜春的禅文化为思考的出发点,项目立足强势温泉资源,整合地域禅宗文化及栖隐传统,以期打造一片自然禅意的“终极养心地”,在此,自然、温泉、禅意将得到极致呈现。以溪流为引,沿溪流回溯,徐徐展开,在转折盘桓中穿越五个山谷,从中体悟禅意,完成文化对生活方式的浸润,实现度假氛围的演绎。
云孚里云宿温泉度假酒店作为整个文旅大盘的首开区,南部为陡坡山地,北侧紧邻防洪市政道路及公共湿地公园。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263㎡,包括8幢单体客房及餐厅、无边泳池等公区配套组成,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汤池,都能一边泡汤一边眺望远山淡影。放松之余,尽享一种隐居山林的淡泊与惬意。
项目景观以自然生态为原则,以原始地貌为底色,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场地北部延伸基地北部湿地景观,渗透进入架空层及内部庭院。中部及南部充分结合场地特征,利用现状高差,尽可能维持场地原始植物风貌,其间设置水景、活动平台及观景步道,让人置身景中。
利用山谷的开放式地形,吸取中国传统造园框景手法,将主要形体方向朝向最佳景观面,吸取中国传统造园框景手法,将优质景观资源纳入建筑所搭建的“取景框”中来,形成视觉引爆点,通过景观视线作为形体塑造的重要依据,最终确定了建筑的排布方向和虚实关系。
▲保利宜春明月川鸟瞰实景
项目结合地形地貌特征、不规则红线范围,以及对场地外景观视线考虑,将用地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最北侧靠近湿地及外部道路处,设置二层对外延展的酒店公区(仰山书院),中部设置游泳池等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再往南用地更为陡峭,布置了小体量建筑群-温泉客房。
客房群落建筑布局顺应山势高低,沿着等高线方向设置每栋建筑朝向,获得最佳的湿地景观视线,从下到上建筑肌理由整化零,融于山体。
▲温泉酒店客房建筑实景
▲温泉酒店客房建筑实景
# 造境·建筑设计 #
Design concept
①客房房型
客房上下层均设有出入口,结合地形山势,将客房主入口创造性的置于二层,保证起居室等公共活动空间有更好的景观视线。
-150平房型 -
▲二层入户
▲入户庭院
- 263平房型 -
▲S8首层平面
②造型
在客房的建造过程中,轻盈与沉重并不应该被看作是对立的,而是应该互相协作。考虑到施工场地的难度,原计划采用轻钢结构预制生产来营造一种未来感,但是经过综合考虑,我们最终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虽然这种结构相对较重,但它的价格更为实惠,能够更好地满足预算要求。同时,我们也通过一些设计上的调整来减轻整体重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建筑体量悬挂在近30°的山体斜坡上,采用了当代材料如玻璃和金属板,以及当地材料如毛石、小青瓦和木材的混合使用。这种设计策略旨在减轻建筑体量的重量,并使其融入山林的材质质感中,从而消解建筑结构的“重”。
③立面·材质
实墙面以仿石涂料为主,局部辅以木色金属格栅,主要观景面以落地窗为主。
整体色彩体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木色暖色为主基调,屋面为深灰色,体现在地性,唤起中国传统建筑的记忆。
我们针对各个建筑节点的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强调建筑的生长感和在地性。在屋面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平板水泥瓦进行平铺,这既体现了对原生记忆的尊重,又尽量减少了各种瓦屋面的装饰配件,从而降低了成本。墙面材料主要选择了一些自然本土化的材料,包括夯土、条石和竹材墙板,这些材料在传统聚落建筑中最为常见。通过这些设计选择,强调了建筑与当地环境的紧密联系和其自然生长的过程。
在设计中,我们尝试了三种不同的夯土做法,包括原始夯土、夯土挂板和夯土涂料。结合成本控制和施工条件,最终选择了夯土涂料。然而,在现场实施过程中,夯土的自然肌理感成为了操作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供了图纸来控制尺寸,并采用不同颜色层次的仿夯土涂料上墙。我们根据墙体效果调整了细节尺度,前后反复十余次,最终呈现出真实生态的夯土纹理。
酒店公区则突破了传统乡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试图营造精致纯净的现代感与自然山野之间的对话。建筑根据山谷的开敞方向,设置了三个玻璃盒子 ,恰似三片飞叶,暗合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宜春”的文化渊源。一叶探向远山,一叶敛于半坡,一叶浮于湿地,依据山形山势生成流动的边界,嵌入山体与树林,以抽象的形式与禅宗进行了一场对话。
▲(仰山书院)酒店公区·竹廊水影
底层空间被最大程度释放出来,与山水景观带完全联通。竹构架连廊串联整个建筑,展开约80m长的蜿蜒曲线,水平地漂浮于场地之上,与山水的曲线相呼应。
虽置身屋檐下,心融于山水中。所有细节退隐之后,建筑与山水的对话关系愈发清晰。
▲(仰山书院)酒店公区建筑实景
穿过斑斓的竹廊来到二层,是酒店大堂等的核心功能。大小不一的三个玻璃体量,隐藏于连续的悬浮屋顶之下。为了达到更纯粹直接的自然体验,二层的主要景观面,均为超白玻璃幕墙。甚至在核心面,做到最高7米、宽2.4米的无肋超白玻璃。而出檐深远的坡屋顶则赋予建筑与传统形式和山地环境的呼应。内敛中迸发力量。所有细节退隐之后,建筑与山水的对话关系愈发清晰。虽置身屋檐下,心融于山水中。
▲酒店大堂
▲儿童区
▲餐厅
▲包间
# 总结篇 #
建筑作为人工聚落的有机组成和生活方式的载体,不仅仅是功能与形式的集合,也孕育着有机的生命力。无论是尺度、质感、建造细节,还是人性化功能的引入,我们所传递出的诗意性不是刻意的风格表象或抽象的结构秩序,而是由空间体验所唤起的人的内在情感联系与归属感。
项目通过拙朴自然材质表现,整体呈现出融于竹海山谷的自然村落。整体群落旨在创造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禅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和自然文化的融合与共生以禅入境、以泉养心。
▲首开区鸟瞰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