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中的路径亦是重要的空间体验。像树杈一般的连廊营造了半公共空间,再抵达树叶一样在末端的客房,每个客房外面,又有一个私享的庭院。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再到半私密的过程,让游客在有限的场地中,体验到树林中路径和场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建筑与树林的躲避游戏
浙江桐乡原舍·濮院
濮院,明清时期江南五大名镇之一,曾以“日出万匹绸”被誉为“嘉禾第一巨镇”, 项目便位于距离濮院古镇约20分钟车程的星旗村。场地东侧紧邻村道及大片荷塘,南侧为开阔的稻田,步入场地内不禁被其间参天的水杉及郁郁葱葱的香樟林所震撼,几幢年久空置的民宅掩映在这密林间仿若遗世独立,呈现出与外部乡村日常景观截然不同的气质。业主希望在这里设计一座秘境般的疗愈度假酒店,以及一处为村民服务的邻里中心。
自然力的编织
Weaving the natural powers
设计伊始我们便坚定于对原始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尊重,希望尽可能地保护和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而面对任务书,我们却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6000平的用地范围内3000平的建筑面积,且可建设用地被限制于犬牙交错般不规则的原宅基地内,显然常规的设计手法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现状。
我们从历史悠久的濮绸文化中汲取灵感,以“编织”的手法将新建筑谨慎地“织”入树林中,试图找到用地条件限制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除通过踏勘研究,确定保留一栋风貌较好的老宅外,其余新建建筑包括一栋村民服务中心、一栋酒店公区以及23间客房,均以组团形式编织于原树林中。风车状的组团既契合了曲折的红线,又满足了组团内各单元四面八方、互不干扰的景观视线。而组团亦是由模块化的建筑单元编织而成,层层针脚注释下便逐步勾勒出一幅以树林为布,建筑为梭的大地濮绸。最终惊喜地发现,通过大小合适的模块,巧妙地化解了宅基地极端不规则的问题,并且最大可能保留了原始树木。建筑最终以最古老,最地域,最柔软的方式,融入原生态设计,实现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树林中的庇护所
A refuge in the woods
我们希望新建筑在这片葱郁的树林中回归到基本的庇护所概念,成为环境的配角。因此一层以低矮的檐口面向公共路径,而另一面则以大面积落地玻璃面向私家庭院,感受自然近在咫尺。二层则在满足人体基本使用尺度的前提下,将建筑的屋面全部往每个风车的中心倾斜内聚,斜切掉多余的形体,以确保树干无限接近墙体的情况下,树冠仍能在屋顶上自由展开,生长。二层伸出屋顶的阳台因此亦更接近树木,让人体会到自然的触手可及。餐厅中保留的大香樟树,穿透屋顶继续向上生长,亦让就餐时的人们时刻感受到自然的渗透。顺应场地内原有树木位置,因此每栋建筑与树木之间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关系,为到访的人们提供了不同视角的自然体验。
树林中的路径亦是重要的空间体验。像树杈一般的连廊营造了半公共空间,再抵达树叶一样在末端的客房,每个客房外面,又有一个私享的庭院。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再到半私密的过程,让游客在有限的场地中,体验到树林中路径和场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消隐的弱建筑
Architecture that disappears
我们希望新建筑是这片树林的配角,因此新建筑整体被深色耐候竹木饰面板和深灰色木瓦包裹,来自自然的材质提供了温暖的触感。深色自然的质感与环境中苍莽的树林和谐共处,而超白玻透出的暖光亦和深色外墙形成强烈的对比,人工在自然中仅以深邃的庇护所概念出现。庭院的围墙亦以竹模混凝土板来呈现自然的肌理。室内由粗狂的片石及温润的木饰面包裹,延续自然的气息,倾斜的天窗引入的自然光,仿佛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室内,山洞般的光束,用摇曳婆娑的树影提醒着人们对树林的想象。
建筑整体以简洁的线条对体量进行雕刻,营造体积感与几何感,配合周边葱郁的树木,重构极简美学。最终实现以安静的状态悄然融入原生态环境,融入自然,从自然中获取内心平静的力量,这正是疗愈场所的价值体现。
△二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浙江桐乡原舍·濮院
项目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建设单位:桐乡市濮院镇新农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委托:乡伴文旅
项目面积:3106㎡
竣工时间:2024.07
设计机构:水石设计
建筑设计:水石设计-米川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徐晋巍、谢湲
设计人员:赵惊喧、唐一峰、刘凤鸣、张宸、林毅冲、奚海田、周瑞棋
技术总监:李文章
室内设计:巢羽设计事务所
景观设计:上海东线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乡建顾问:朱胜萱(上海)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施工:松阳县四达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胡义杰、徐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