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镇政府后巷,循着金桂的甜香
于不经意间闯入乐从居民的秘密基地
荷叶的绿,纯洁的白,明媚的彩,斑驳的光影,形成轻松的氛围
学步的稚子,嬉戏的儿童,追风的少年
运动的老人,增加灵动的色彩
这里是乐从儿童公园,承载着小小孩和老小孩们的快乐日常
也是华侨之乡厚重文化在现代传承的新篇章“
佛山市顺德区
乐从儿童公园品质提升项目
Community Hall: Revitalization of Lecong Childrens Park
乐从镇,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部,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悠久,也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乐从人侨居海外的历史甚至比顺德的历史还要长,1433年,已有乐从人跟随郑和下西洋;约30万海外乡亲分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非洲、南美洲等形成重要影响,并持续帮助家乡的发展建设。
乐从儿童公园紧邻乐从镇政府,占地9698㎡,原建于1998年,由原华侨旅行社的园林式餐厅和政府征地填塘扩建而成,其中大部分资金由华侨捐赠而来。后来,公园建筑部分作为乐从镇乒乓球训练基地,设施购置及定期修缮资金等也来自于周边居民、宗族捐赠,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乐从儿童公园,一部分是由原华侨旅行社之园林式餐厅,一部分由镇政府再征地填塘扩建而成,占地面积玖仟陆佰玖拾捌平方米,资金投入共壹佰伍拾万元,于一九九八年春节后施工,并于同年竣工。
公园内回廊曲径、池沼水榭、绿树芳草、好鸟时花,不独儿童们多一个游乐天地,而成年人亦多一个休憩场所。
沙滘旅港邑彦陈光鉴先生,素具抚老爱幼之心,在镇内乡内贡献良多,此次更慷概资助壹佰万港币,使公园顺利建成,其赤忱可钦可敬。另原华侨旅行社兴建时,已蒙华侨港澳乡亲多所捐赠,早有记载而芳名亦留之久远,永不烟没也。
值儿童公园剪彩盛典,特铭此为记。"
——儿童公园1998年落成碑记
公园以面向孩子开放活动为主旨,但因周边居民区密度高,老携幼的实际活动需求旺盛,公园成为了镇中心的邻里活动中心,自然地转化成了社区共享的氛围:打球、健身、聊天、打牌、纳凉……
经过二十多年城市发展与场地使用,公园被藏在深处,到达不便,意向模糊;建筑、连廊与户外环境品质下降且有安全隐患,设施老旧,有年代感的儿童器械难以维持吸引力,绿篱迷宫已被弃用,以及水质不佳等问题突出,乐从镇政府精心策划开展了本次提升改造。
▽儿童公园改造前空间状态与使用场景
01 尊重与延续
古早式公园的焕新
宗祠、古村、方言、民俗……乐从风貌的韵味在于珍惜和保留。在快速更迭的经济时代中,二十六年前已经是上世纪的故事,称得上“古早”,对它们的欣赏中已经掺有怀旧的意味。当时的亭台楼阁、滑梯、大树和碑记,见证着这座公园的岁月变迁。
方案尊重场地的记忆,保留公园最初落成时的文化记忆故事与象征要素,结合现代材料与工艺,强调它的岭南特质。
宗族是乐从的重要社会单元之一,历史上举凡公益类的设施多由宗族或宗族间共商共建。为尊重这种悠久文化,在焕新公园的过程中,我们也与使用者保持了事前的征询和密切的交流,从空间功能的确定、使用空间的安排、设施维修经费的募集方式上,获得了民众的多方面支持。
经过沟通,原有乒乓球训练室和钢琴房等功能被完整保留,基于经费成本,将整体改造的程度定性为“轻量化”,如今儿童公园已不单为儿童使用,方案在优化儿童活动设施的基础上,对适老化设施、健身设施等统一进行调整,以满足全龄共用的需求。
老建筑引领岭南新风尚
“轻改造”的要义,既在于费用的轻省,又在于性价比的高度,公共客厅品质提升着重于空间连接组合、无障碍入园、林荫庇护所、纳凉休闲处、瞭望看护处、公共卫生间环境、环境色彩等方面进行改造。
保留建筑主体结构,以纯白为底色,以色泽清新活泼的荷叶绿为主色调,水磨石廊柱、绿色围栏,复
古花砖和绿意盎然的植栽,反映着自然的生机和清爽夏天的味道,也形成了现代岭南的新风格。
虽然以现代审美风格进行了改造,但使用者普遍反映“更有古早味”。纯白底色是中国古典建筑立面的主流颜色,自江南至岭南,墙面上只需掩映几株挺拔的芭蕉、临水处飘几片荷叶,以留白的手法,勾勒出南方独有的情调。
简约规制空间体块关系以使空间有序、明朗通透,之后赋予建筑新的表情和性格。公园建筑方案以岭南四大名园清晖园碧溪草堂为灵感,用色效仿池中荷叶的碧色,创造出在炎夏里清新怡人的空间环境和视觉效果。
复古花砖和原木色风扇也是出自这一考虑。乐从夏季绵长,无论室内或室外,消暑是重要的活动。复古带来的历史感、原木创造的自然感,加上光影在大理石拼贴墙面和马赛克地砖上寸寸流转的感觉,共同创造了空间的细节。
项目对原有老旧脏乱的厕所进行了升级改造,纯白与碧绿塑造了整洁的环境氛围,简洁而醒目的标识作为引导,有限的空间里也用心地设置缓坡,将无障碍路径全园贯通。
设计促进城市美育的发生
公园改造的过程潜移默化地促进了乐从居民审美的提升。建筑改造完成后,周边居民对乒乓球训练室内部装修进行了自发改造。大叔们动手把细密的绿色围网漆成了绿色,就连捐赠来的桌椅板凳,也被漆成了和建筑相近的碧绿色。大叔们还说,今后还会持续捐赠家具,并“按照这个颜色进行改造,简单又好看”。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每个儿童都是主动而积极的。公园场地空间有限,如何合理提供儿童游戏活动类型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在设计中,创意与安全是两个重要的考量维度。若放弃有一定难度的设施,会导致吸引力不足以及与儿童成长需求不匹配。设计关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用有参与性、挑战性的各项游戏设施与场地,让孩子们在爬、跑、跳、钻的趣味游戏里提高基础体能、身体协调性以及运动能力。
从主园路到各场地之间,骑行、推车、轮椅通行等力求便利和安全,这份安全感不仅提供给孩子,还提供给任何一位在身体和行动上对环境安全性要求高的使用者。
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宽阔的绳结大攀爬网,在游戏中运用四肢的力量,既能激活基因里对探险那种勇气和谨慎交织的情绪,又能通过协作、比赛和一次次尝试,来极大地增加从户外活动中获取的“收益”。这种形式简单但存在一定难度的游戏设施,既保证安全又充满乐趣,每一次成功地“穿越”,都是今后关于童年记忆中快乐的一笔。
秋千合集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秋千梦
从孩子到大人都喜欢秋千。双脚离地时的前后摆荡,能制造一场小型的风,和久久不散的快乐。我们将各式各样的幼儿秋千和爬行地垫、摇摇椅、幼儿滑梯、阿波罗旋转体整合成了一个区域,这里果然成了孩子们除了攀爬网架外,另一处最热衷的游戏区。
在游戏时,孩子和家长在情感上是一体的。我们在这里设置了婴儿车停车位和看护休息区,帮助有休息需求的家长得以小憩,或在攀谈中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助大人和孩子们在游戏时间里都获得放松和安全的感觉。
我们保留并微改造了一处古早游戏设施——水磨石滑梯。它承载着许多乐从人童年的快乐记忆,长大后的他们也乐于带孩子回来,共享这一份感受。设计保留了它的本体,用绿色瓷砖、油漆等方式将它融入了改造后的环境之中,同时为了保证下滑的安全性,在底部增设了一处沙池,也因此丰富了孩子们关于这架老滑梯的体验。滑梯上方的高大乔木也随之保留了下来,既作为天然的遮阳伞,又成为了古早环境再现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80后的童年不同,现在的孩子很“富有”,拥有各种车辆玩具,然而他们鲜有机会在家附近享受自在奔跑、畅快骑车的快乐。设计团队为孩子们创造了最爱的地形坡地,使得骑行练习与游戏成为可能,自行车、小轮车、滑步车、小童车都喜欢在坡与谷之间快乐穿行。
03 “年轻态”从邻里休闲中心开始
改造升级后的儿童公园,吸引了更多的老龄群体来休闲娱乐。腿脚灵活的大叔和阿姨们超爱经由他们粉刷改造过的乒乓球室,奥运热潮更是让乒乓运动在民间经久不衰。而另一些阿姨们则在廊架下形成了她们的小圈子,每天在固定时间来这里聊天、喝茶、打牌、跳舞。
带孙子的老人们一开始只是坐在看护区默默陪同,后来被孩子们的活力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坐上了超级秋千,在绿影中荡秋千,银色的发丝飘荡,仿佛弥补了自己的童年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