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24年,是昆嵛山林场[1]走过的第八十个年头,也是我们参与昆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设计实践的第十年。这一年,我们接受了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昆嵛山林场建立八十周年纪念碑”的设计工作,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尝试。纪念碑英文(monument)的词源来自拉丁语“monumentum”,它的词根“moneo”或“monere”为“提醒”或“训诫”之意。传统意义上的纪念碑,大都是庄严矗立的,并且以雕像、方尖碑的形式呈现,用以凝固历史、铭记历史。我们认为“林场建立八十周年”被纪念的不应只是昆嵛山林场发展的历史,更应纪念的是那些为了守护这片山林而默默付出的人们,是他们与大自然之间长久、深情的对话,推动着昆嵛山林场持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希望营造出一处可以触摸和亲近的空间,使之成为可以静静诉说历史的场所,从而表达一种无声的敬意。
▲游客倾听雕塑的声声细语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纪念碑选址在昆嵛山自然保护区石门里景区的一片临崖的空地之上,这里视野开阔,背靠崖壁。我们将这片场地设计为象征“年轮”的圆形空间,因为这一层层的“年轮”正是时间留在山林中最温柔、长久的痕迹。
耐候钢板勾勒出圆形空间形态。在圆形空间外围,围绕着一圈用原木和石块制成的坐凳,过往的行人可以在这里静静休息,向内对望雕塑,向外对望山林。一条耐候钢条围绕着坐凳螺旋延展至雕塑中心,仿佛时间的长河缓慢地流向圆心。钢条上细细镌刻着昆嵛山林场八十年来的重要时刻,人们可以沿着这条“长河”走向林场历史的深处,感受岁月带给这片土地的沉淀与传承。
▲由耐候钢板勾勒出“年轮”圆形空间@鲁冰@大小景观
一块被切开的巨型岩石位于场地中心,形成一条0.9米宽的“峡谷”。峡谷一侧保留了岩石的原始切面的肌理,另一侧倚靠着一块高3.86米、宽3.20米被弯折的耐候钢板,这块厚重挺拔的耐候钢板上嵌刻着《昆嵛山林场造林记》,伴随着昆嵛山的冬去春来、日升日落,迎接来往宾客,并将林场的回忆娓娓道来。这条狭长的“峡谷”成为情绪的催化剂,能够让游客沉思雕塑更深远厚重的意义。
▲巨石峡谷 ©大小景观©鲁冰
▲巨石峡谷 ©大小景观©鲁冰
昆嵛山林场成为现在的模样并不是一帆风顺。老树参天,野兽成群的古老昆嵛山,在清朝至民国三百年间,林木毁坏殆尽,山峦荒秃且山洪频发。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林场职工搭窝棚,带干粮,饮山泉,风餐露宿,整地造林并持续补植管护,终于山复蔚然深秀,涵养四条河流清源,庇护滋养周边城乡,深刻改变半岛东部生境。正是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昆嵛山披上绿色外衣,森林生态得以恢复。2024年,这片山林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绿色名录,这是对昆嵛山生态恢复的肯定,也是对林场人最崇高的致敬。
我们之所以选择了一块被切开的巨石作为场地的主角,也是为了铭记曾经昆嵛山的累累伤痕,提醒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切开的裂痕让人在场地中直面历史,而包围雕塑的山林也在告慰人们,裂痕虽是过去的遗憾,但修复是即时的起点。
▲雪中的巨石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方案设计之初,那块切开的巨石形态只是我们脑海中的想象,它是否真的存在于山林之中,我们不得而知。当设计方案确定后,业主根据设计“想象中”石头的尺寸与外形,在山间开始不厌其烦地寻找,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块“命中注定”的石头在一条幽静的沟谷中被发现,这是一块与昆嵛山一同经历了风霜雨雪的天然巨石。
▲溪谷中寻见这块“命中之石”©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巨石经过几天的运输到达工厂,大型切割机会将它一分为二,在持续的切割过程中,每一刀都仿佛是时光刻在它表面的痕迹。切割工作最终完成之时,被分离的两块岩石状态超出了我们的设想。为了让它能更好的贴合场地,我们通过三维扫描将巨石的形态完美复刻,并再次调整设计,让它的形态完美融入整个空间。
▲将巨石“吊”出溪谷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将巨石“运”去工厂©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复刻巨石形态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鲁冰
▲巨石接受风雪的洗礼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当巨石装置被竖立起来的那一刻,我们被岩石切割后勾勒出的轮廓所震撼,它仿佛一只沉思的巨猿,从里到外透出一种沉稳的力量。有人说它像电影里那只勇敢无畏的“金刚”,凝视着远方,像是在思考,也像是在守护。这种奇妙的巧合让整个团队深感震撼,业主也因此为它取名“金刚碑”。
这个名字仿佛注定而来,既是人类智慧与自然之力的碰撞,也是人与山林之间微妙的缘分。它并非来自设计,却是设计和自然共同成就的结果。
我们更惊喜于游客们对“金刚碑”的多样感受:有人说它像一条时光隧道,有人说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有人被它带来的力量深深打动。
“金刚碑”虽然出自我们的设计,但它的意义不由我们来解释,它的意义属于每一个欣赏它的人。就像爵士乐中的即兴演奏,每个音符都来自彼此的碰撞,而最终的乐曲,却是共同的杰作。
昆嵛山峻秀天成,自古“老树参天,人迹罕至,野兽成群,羽族栖集,鹿呦狼嚎,百鸟争歌”,清至民国三百年间,林木毁坏殆尽,山峦荒秃,山洪频发。一九一八年,牟平县曲伦等有识之士,承领昆嵛山荒,组织播种绿化,后联合成立造林会社。一九四一年,造林会社山峦改建为胶东林场,面积四万一千亩。一九四四年五月,扩展建立昆嵛山林场,面积七万二千亩。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林场职工搭窝棚,带干粮,饮山泉,风餐露宿,整地造林,历时三十载,后持续补植管护,山复蔚然深秀,涵养四条河流清源,庇护滋养周边城乡,深刻改变半岛东部生境。
几代人绿化昆嵛,守护青山,泽被后世,功莫大焉。林场职工及参与造林绿化的社会各界在昆嵛山留下的生命印记青山作证,绿水诉说。
烟台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二零二四年五月
[1] 昆嵛山林场是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和支撑
项目信息
设计名:金刚碑
项目名: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场建立80周年纪念雕塑Design Name: King Kong MonumentProject Name: Kunyu Mountain National Park 80th Anniversary SculptureProject Location: Yantai, ChinaLandscape Design: Atelier ScaleDesign Team: Huicheng Zhong, Feimin Song, Bingxing Lin, Zhihua Chen, Jiaqi HuClient: Kunyu Mountain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CommitteePhotographer: Bing Lu,Kunyu Mountain National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