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张几乎影响着亚洲的每一个城市,人类与动物的生活空间受到挤压。当密度和空间达到极限时,规划师和设计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择近郊区来拓展城市中心。
嘉定是上海郊区一个人口15.5万的高密度地区,同时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示范区。作为一个大城市的卫星城市,它的标签是人口较少、设施更好、环境更健康的区域。
70公顷(173英亩)的嘉定公园是其宜居性的支撑,它被视为该地区发展的催化剂,并在周边开发之前建成。今天,嘉定公园是这个迅速拓展的区域中一个受人喜爱的开放空间,是嘉定区的身份和精神的核心。
以公园为依托建立的新城区
嘉定公园的初步设计纲要要求进行彻底的改造。在它现有的状态下,这个地方由工厂、仓库和休耕的农田组成。运河显示出富营养化的迹象,即营养物质的过量存在,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并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新公园不仅要扭转负面影响,而且要将其重新定位为一个重要的娱乐空间和生活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景观设计师扩大了议程,包括深入审查整个地区的城市设计,以及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全面研究,建立一个沉浸式的具有生物亲和力体验区。
嘉定区最初的城市设计策略确定了为新公园保留的开放空间,该空间被分割为10个部分,9条道路横贯其宽度。由景观设计师发起的一项彻底的交通研究分析了整个地区的车辆流量,并得出结论:取消五个拟议的交叉口不会对交通造成重大影响。其中三条平分道路仍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一条创造性地控制地形,使道路稍微降低,以便修建陆桥。其结果是最大程度的保持公园的完整性,一个连续的步行体验,以及更好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走廊的连通性。
公园的主干是一条3.2公里长的归化运河,在这里,湿地改善了水质,一片片茂密的绿色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其中一些是人类无法接近的。水体占公园的16.4%,湿地约占9.2%,在这块蓝绿色的画布上覆盖着漫步小径和自行车网络,为游客提供了包括幽静小道和宽阔长廊在内的多种选择。这两大举措改变道路网和关注其生态贡献使公园能够引导主要的城市设计行动,而不是简单地对特定条件做出反应。
公园提供了从林地、湿地、树丛和草坪区域的一系列绿色覆盖。归化林地占总场地面积的14.4%,树丛占17%,草坪仅占5%左右。所有引进的植被都来自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区。现场保留了约2500棵现有树木,另有11474棵新种植。最后统计,整个公园大约有62种树木。种植策略侧重于创造多个树冠层和连续森林覆盖率,植被密度不同。人类的可达性在某些地方受到限制,为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重要的空间。
公园建成后,动物群以惊人的速度回归。在最初的实地调查中没有观察到的传粉物种已经开花,鱼类和两栖动物群落也开始茁壮成长。虽然没有进行正式的统计,但据了解,这个公园是许多白鹭、青蛙、蜻蜓、小龙虾、鸟类和鱼类的家园。有些似乎是从源香湖附近的栖息地向东迁移过来的。
华东师范大学在入住后的研究中也记录到,公园对嘉定区的城市热岛产生了影响,公园表面温度平均降低了1.9摄氏度。据估计,该园区每年将封存约167吨碳,高于开发前的39吨。25年后储存的碳约为2410吨,高于559吨。
嘉定公园是新兴地区的社会和娱乐中心,与更广泛的步行道网络相连。总的来说,大约18公顷的公园专门用于娱乐用途。约6500平方米的开发区设有餐厅、美术馆和市民项目。公园内还有17公里长的小径和木板路,与邻近居民区的多个点相连,方便交通。
作为新发展的催化剂,它现在由政府、文化和公民建筑、混合用途开发和高层住宅组成。它还与区域公共交通网络高度连接,上海地铁白云路站通过地铁11号线将园区与上海市中心连接起来,大约需要45分钟。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大多数游客年龄在25-40岁之间,经常和家人一起去公园。大多数人步行或骑自行车到公园,除了公园规划的便利设施外,许多人还喜欢在运河里钓鱼。研究人员还指出,该公园是嘉定地区的公共空间和社会生活的中心,不仅吸引了该地区的居民,也留住了考虑迁出上海的人群。
嘉定公园自开放以来,已成为嘉定区的地理标志性中心。它使郊区的生活感觉更加城市化,同时也保证了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更关键的是,它展示了以自然为中心的规划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城市拓展模式。
中国的公园是修剪整齐、单一形式的,相比之下,嘉定公园在外观上是不受拘束的,灵活多变的。在海绵城市政策出台之前,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采用生态方式进行景观设计的大型开发项目之一。今天,嘉定公园是恢复性战略所能产生影响的一个最好的例子,特别是在改善水质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扩散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的关注点正逐步转向城市景观,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为人类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祥和的生活、生存环境,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殊途同归,以人为中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