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端改善市场近两年迅速升温,作为龙湖在成都第一个原著系产品,又位于成都西三环内的稀缺地段,周边由三横、两纵、双地铁构成便捷交通网络,通达全城,茶文化公园和金牛公园等城市公园簇拥,自然生态优越。其高端定位和先天优势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城西是成都文脉的发源地,历来是成都的贵胄之地,城西人传承了整个蜀地千年以来的贵气,他们低调、内敛、真正懂得享受生活,是蜀贵的代名词。如何做出符合地域气质的作品,从文化视角切入,打造一座蜀韵府园,将文化与尊贵感恰到好处的注入项目中,在大宅府邸与山水园林,找回蜀贵的生活方式和礼制之道,是我们着重考虑的命题。
景 观 空间 格 局
场地因其规划限制和建筑格局自然分为了三个部分,前中后场层层推进的景观序列已经初具雏形。我们前期做了数次现场勘查,发现项目的周边环境非常复杂,既有来自三环路的巨大车流压力,也有公交首末站、待开发地、市政公园、高层住宅等。所以对于这个项目来说,进入的空间暗示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让来到这里的人们能在很短的步行时间中,迅速进入到属于西宸原著的氛围和情绪中去。在此,空间的体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简单的前中后场并不足以支撑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向成都经典的新派公馆刘文辉的宅子取经,提炼了一厅三进的府园规制和格局。
一厅三进即前厅入口,后续三进的院落分别为正堂、中堂和后堂,这四个空间序列不仅串联了建筑内外,也十分贴切中国人尤其是川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前厅是一个礼序的空间,正堂是与友人访客议事的地方,中堂开始进入更加私人的生活领域,能进入的除了家人都是密友,到了后堂则完全是一个放松的生活空间。整个空间序列体验收放自如,每个空间都有其鲜明的特质。
作为整个场地唯一面向城市界面的部分,大门和进入空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需要满足其视觉上的彰示与美观,还要满足销售期间落客、接待、短暂停留等实际需求。因此虽然规划和建筑留给景观入口空间的尺度已经非常有限,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手法,在大门前留出展示区域,并通过层层水景和台阶抬高地势,划分出一个更明确的门区空间。整个大门的表现手法相当现代简练,它的原型来自中国传统的王府大门三间一启门的礼制结构,用非常现代的手法演化了那些落柱和重檐,用现代的实墙、考究的门扇和舒展的挑檐打造出全新的大门,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经过大门,转折后却是一条郁郁葱葱的山径。在大门处用水声过滤临街的嘈杂,到了这里则是通过收缩的空间来过滤来客身上带进来的喧嚣感。错落的台阶,汉白玉的置石,掩映的植物,让访客能真正静下来,专注的感受不同于外界的空间氛围。
穿过林径,到达一个豁然开朗的广场,这是售楼部的前场区域。为售楼部建筑形成呼应,在广场的端头做了一面13米长的巨幅山水画照壁,在这里,使用了新的艺术玻璃打印技术,其中的山水长卷玻璃绢画长10米,高3米,如此巨型的艺术玻璃景观画作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而在地面上的广场中央,同样也采用了仿琉璃玻璃山水地景与山水画照壁呼应,从室内望出去整个室外空间就是一个立体的山水图景。
中堂是由售楼部和样板房围绕而成的中庭空间,尺度非常有限,却需要满足来自建筑室内三个面的观景需求。形成一个回归心相的空间,尽可能的摒弃所有繁杂,无论是临坐在室内还是置身于水庭院其中,都能激发心澄如镜的感受。通过大面积的静水面,其上漂浮一座茶台,孤植一株姿态古雅的罗汉松,一个清寂雅合的意境庭院便跃然心间了。
相比前几个空间序列对客户情绪的渲染,后场则是更为放松的归家体验,是可以被使用与参与的。通过大尺度具有度假感的水面,让人们可以坐在水中的下沉区与水面零距离接触,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水中有趣的汀步、跃动的涌泉尽情的嬉水玩乐。这一切与水相关的布置其实也是住宅大区部分景观的一个缩影,希望通过展示区这样一个惬意的后场,向人们传达一个未来在大区中乐水而居的生活图景。
后场的外围是西三环路,中间相隔进深50米的绿化带,如何通过景观减少三环带来的噪音和扬尘,是做整个后场营造时着重考虑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三重过滤机制:在三环与场地之间堆起四米的高坡;草坡上密植林木和灌木;第三重过滤在水声,在场地与城市界面的交界处,实际上都有涌泉和叠水的布置,不但不会突兀,甚至成为点睛之笔。
项目所用到的材质都经过精心挑选。项目运用了很多建筑和室内常用的的材料,葡萄牙米黄、浪淘沙、爵士白,每一块石材花纹如何衔接、如何对缝都是精心选择。同时,借鉴了一些艺术创作的新材料,比如在售楼部前广场中央用仿琉璃艺术玻璃打造了一个长8米宽3.8米、占地近32㎡的巨型山水地景,如此大体量的琉璃材质山水地景可以说在景观上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在它的生成过程中,它的形态、厚度、层数、色彩、透光性、安装等方面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推敲与试验,最终才保证了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
在这个项目中,致力于营造一个具有中式情怀的体验空间:它外显出来的语言简练而现代,但它的内核是具有中式的审美和雅趣的。计成的《园冶》作为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不仅详细记录了造园手法,对于古典园林空间的情韵更是做出了非常高水准的解读。相对于《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则更加偏向对于园林的玩赏。吃透这两本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双壁,总结提炼出了十制三十二规的设计手法,造这样一座具有中式情怀的园子是必须要依循这样的章法的。
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时间非常紧,好的作品离不开甲方、设计及施工等各方的努力以及相关其他专业的理解和相互支持,感谢各方与设计的高度配合,才使设计的种种设想最终得到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