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干货
JTL刘展:生活是设计的最好老师
2022-01-19 13:09  浏览:2032
编者注 :园景人最新访谈专栏 《 我是设计师 》,走进设计师,聆听他们的心声!

未标题666-2


刘展

JTL景观规划设计公司联合创始人


刘展笑称自己很佛系。

和另外两位创始人联合创立JTL规划景观设计公司时,他们并没有经过周全缜密的计划,或制定雄心壮志的目标。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2019年,与龙湖合作的尘林间项目引爆地产圈,也让JTL走入大家的视野。有不少人因此向刘展取经,他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坦言:我们需要对场地有足够的敏感度,把空间看做一种自由的力量,定格几个直击人心的画面,并尽量用最少的语言去描述它,剩下的交给时间。

比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可,刘展更在意的是如何实现自我突破,作为小体量的studio,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断发现自我,客观地认识自我再到适度地突破自我,让设计更周全的落地,用落地来发声。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我在毕业设计中注入了自己对大田湾体育场的真挚情感

它应该是热闹的、温情的

能够产生更多美好回忆的地方


我的艺术启蒙源于附中时期。

当时,我就读的四川美术学院附属中学依旧延续着四年制的传统。在同龄人都在忙着应付高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系统性地接受美学教育。

之所以说美学,而不是美术,因为在这四年中,我们更多地是受到艺术上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学习美术技能。除了基础的素描、色彩课程外,学校还开设雕塑、版画、油画、电影等一切与艺术相关的课程。除此之外,我们在课上探讨艺术之外的人生价值。我一直认为,艺术的本源是哲学。

就好像提前进入大学一样,在附中的四年,我们受到全方位的艺术熏陶。这也让我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更清楚自己擅长做什么,喜好做什么。

图片

大学时期的刘展


大学时,我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就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其实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学科,它包括美学范畴的设计,也涵盖社会学、环境学、自然,甚至心理学等不同的理论知识。


但在大学里,对于专业我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当时的教学体系也并不如现在成熟,我们更多是泛泛地学习相关课程。除景观设计外,还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和偏规划性质的社会调研课程等。

大四时,面临毕业设计的选题。多数同学选择了凸显设计能力的公园或滨水景观设计,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将废旧厂房改造成创意园区这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改造项目。

而我的毕业设计则来源于我的成长经历,将一个废弃的体育场改造成有机生态农场的城市更新项目。

小的时候,我常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大田湾体育场看球赛。在那里,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回忆。后面体育场慢慢被废弃。身处老城区里的核心位置,周遭热闹,只有它安静的像一座孤岛。

我想通过改造,重新唤起它的活力。

在我的想象中,大田湾体育场的改造更新不是硬质的、冷冰冰的,它应变成一个功能与生态结合的地方。于是我融入了有机农场概念,在里面增加了大剂量的树林,也将看台结合植物进行改造,并保留了运动的功能,实现更为有趣的农场体验方式。人们可以在运动休闲的同时,感受、亲近自然。

可以这么说,我在设计中注入了自己对大田湾体育场的真挚情感。它应该是热闹而又温情的,是一个能够产生更多美好回忆的地方。

最后,我的毕业设计获得了当年的全国高校景观设计金奖。这是一个,让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在内的优秀高校都非常认可的奖项。

获奖后,我前往北京参加颁奖典礼,还有幸见到了大赛的举办者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老师及多位外国评委。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正是因为这一次的获奖经历,让我对北京产生了情感,萌生了毕业后去北京工作的念头。

有很多人的职业生涯

是从微观走向宏观,不断扩展认知边界的过程

但就我个人而言

我的学习和工作生涯则是不断聚焦的过程


大学毕业后,我前往北京,入职AECOM(那时还是易道景观)的规划部门。

图片

刘展在北京AECOM乔迁庆典

在AECOM的规划部门,我的主要工作是配合规划项目做一些大尺度的景观设计。组里有许多不同专业的同事,他们有来自建筑专业、城市设计专业、规划专业,还有经济专业、生态专业甚至运营相关的专业,我们彼此合作,共同推进一个个规模非常庞大的项目。

在此期间,我收获了更宏观的规划思维体系,也让我明白,除了设计本身,还应更多地关注社会、人文、规划理念、城市职能、规范要求等等不同的方向,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我内心,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更偏向与艺术相关,更能落地的项目。在规划部门工作两年后,我申请调动到景观部门。

正是因为这次调动,让我幸运地获得了去新加坡AECOM工作的机会。

图片

刘展在北京AECOM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国家,不论是气候、人文风情,还是工作方法和项目类型,都与我过去的经验大不相同。

我们会接到许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项目。和国内多数时候面对政府、开发商甲方不同,在这边我们更多地会面对私人业主。他们往往有着不同的文化及宗教背景,在设计中,我们需要兼顾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这是我在国内做设计时从未体验过的。

也是在那里,我遇到了之后的合伙人,当时的项目负责人 PaxJu。

设计是一种天性使然

是将设计师自身个性通过设计手法

由内而外地释放


来到新加坡后,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墓地设计。Pax带着我走遍了新加坡的墓园,有佛教、基督教背景的墓园,也有二战时期的空军墓地。和人们想象中的阴森恐怖不同,这些墓园不仅不恐怖,景色反而都很美。

项目位于印尼的Surabaya地区,业主希望建造一个集合基督教、佛教和穆斯林三种不同宗教信仰的墓园。每个宗教都有其与死亡、下葬相关的各不相同的风俗,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保证设计能够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

图片

刘展在新加坡AECOM


除此之外,我也有幸参与了重要的旅游度假开发项目。从规划、景观、室内设计到旅游体验的全过程,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方向的同事参与配合,但最终的项目是大家共同完成的。

除了酒店本身,我们要在策划层面去考虑当地的人文风情、酒店内部的产品定位等等,以此增加项目本身的附加值,也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在新加坡工作的这段时间,我能从不同的项目中,深刻体会到这种从运营与客户体验角度综合考虑项目的设计方式。

例如,针对外国人与本国富人阶层,高品质的Condo住宅在新加坡也非常有市场。高端的客户群体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获得更好的居住体验,一些诸如恒温泳池、BBQ烧烤区、户外厨房、户外健身房、管家式服务及24小时响应的管理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酒店服务与住宅物业的界限。

而这些功能化的服务并不是一个噱头,或是营销手段,它是能切身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将环境品质和附加功能反馈给业主的真实体验。

除了完全不同的项目模式,日常的工作氛围也十分不同。

我的同事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宗教信仰。同时,他们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这让团队内部极易碰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点子。同时,大家也都十分注重交流与沟通,一些对于你来说,非常普通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是闻所未闻的天方夜谭。

许多设计师中午休息时间会有跑步的习惯,新加坡有非常多适合户外运动的场地。结束午间的运动,他们会先回到办公室冲凉,再精神抖擞地投入之后的工作。下班后,大家也会经常出去聚会,一起看球赛、喝酒聊天。

图片

刘展在新加坡AECOM


我们的团队里有不少泰国设计师。泰国的景观设计在世界领域都非常知名,包括我在内,许多中国设计师都很想学习泰国人是怎样做设计的。

但根据我的长时间观察,他们并不是一批死磕专业的工作狂,相反,我的泰国同事都特别喜欢放松与度假。周末时,他们常约着在海边烧烤。而正是这种骨子里对于生活的热爱与闲适感,让他们能够轻松地做出让人放松、舒适,又颇有风情的设计。

这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而这份热爱和体验,则转换成了他们对设计的理解。

一个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累的人,怎么可能做出一个让人放松的空间?

设计是一种天性的使然,是将设计师自身个性通过设计手法,由内而外释放的过程。

某种普世认知下的所谓正解

往往在设计思考的初期

就扼杀了情绪反应衍生出的无数种可能

回国后,我有一段适应和调整的时间。回到熟悉的场景,感觉生活又开始无休止地重复。我想尝试一点不一样的工作方式,看看生活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从AECOM离职后,我经过短暂的辗转和尝试,最终回到家乡重庆。

在共同创立JTL前,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唐志田是我多年的好友,他一直在重庆从事景观设计公司的运营,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而同时,我与曾经的搭档Pax一直保持着联系,偶尔也会一起探讨方案,聊一聊未来再一起共事的可能。

JTL就是在这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顺其自然地成立了。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经过缜密的计划,或是一开始就制定雄心壮志的目标。

图片

刘展(右一)、Pax(左一)与唐志田(中)在新加坡JTL办公室


图片

▲JTL新加坡团建


我和PAX会更多地关注重庆和新加坡两地的技术问题,公司的运营由唐总负责,他本身也有这方面的经验,非常擅长于此。

2017年1月,JTL正式成立。在初期,我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接项目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此想要感谢的人有很多,让我们在成立初期,能够尝试许多不同类型的项目。

而真正被大家认识,还是源自一些地产景观的项目。我们很幸运地抓住了几个机会,比较好地实现了这些项目想要达到的愿景,从而被大家认可。JTL也因此可以慢慢走上地产景观这条路,这也是我们非常想深耕和钻研的领域。

图片

▲龙湖尘林间


图片

▲龙湖尘林间


有很多人是从2019年和龙湖合作的尘林间项目开始认识我们的。这个项目也创下了参观人数的记录,基本上所有一线的甲方单位都会去参观这个项目。

其实在项目初期,我们并没有想象到它会带来这样的结果。或许只是刚好在那个时间点,大家还在探索地产景观应该怎么做,都很迷茫找不到方向。我们给出了一个答案归家即度假新加坡式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认可。

毕竟,谁不想要天天度假呢?

在那之后,我们接到了比之前多得多的邀约,但因为人数有限,能真正合作的只是少数。目前重庆JTL有三十多人,我们还没有扩张的计划。因为扩张会带来精力的分散。而我们目前所有的精力,都会放在如何精进专业、突破原有的自我上。

另一方面,我依旧认为生活比工作重要。你需要在生活中,和朋友、家人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而不是被工作困住。只有保持开阔的思维,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但我也认同,选择了设计行业,就注定不可能将生活和工作完全的切割开。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无休止地加班,而是我会从兴趣爱好中吸收灵感,从而反哺设计。

图片

JTL重庆团队2018年

图片

JTL重庆团队2019年

常有人希望我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其实我并没有太多的大道理能去讲。如果硬要说,应该是真实地去体验。

我曾经看到有的设计师,拿着卷尺去丈量我们的项目,记录每一个细节的尺寸。也有人对我们说,你们的项目给人感受很好,但是也说不清道不明,就是感觉很舒服。

感觉舒服,或许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很多设计师,是在用理性认知做设计,我们在一张草图上放上不同功能,安上出入口,连通上道路。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过程。

理性是大多数设计师的思维出发点,在社会秩序长期的形成过程中,这样的思维变得非常的高效而便捷;分明的棱角,清晰的轮廓,张弛有度地酝酿着设计的雏形。

但柔和才是打动人心最柔软部分的利器,融入了自然的介质,细微的感官变化都会给场景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它调和着理性的轮廓;生命的参与,为体验带来更为细腻的感动,我们称这样的设计为理性的柔和。

图片

▲杭州万科安岚

图片

▲北京华润幸福里


我常会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不要死盯着平面图,不要仅仅用你过去的经验进行理性思考。相反,你要感觉自己身处这个环境,闭上眼睛去体会。在睁开眼睛的瞬间,去感受空间带来的力量和氛围。

许多设计师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所谓的亮点上,但在你实际的感受里,那些廊架、水景或雕塑并没有那么重要。空间给人的氛围感才是最重要的。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