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干货
走进设计师,聆听他们的心声 |《我是设计师》第一季回顾
2022-02-15 13:55  浏览:1563

我是设计师

走进设计师,聆听他们的心声


自2021年10月9日园景人微信平台重磅推出全新访谈栏目《我是设计师》!


时至今日已发布至第10期,采访了数位设计师,李中伟、钟惠城、马晓晨、杨华、刘悦来、李卉、王向毛、彭妍、刘展、朱弘博...


他们中有甲方也有乙方,有崭露头角的新锐设计师,也有沉淀几十年的设计界大咖,在文章中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各自与众不同的设计历程。

组 63


《我是设计师》不仅仅是一个分享学习的专栏,更是一个读者聆听他们心声的窗口。每一期发布都能引爆流量,同时引起业内人士广泛留言关注。


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回顾这10位设计师的故事~

(展示顺序以文章发布顺序排列)


01

图片

@ Lab D+H 李中伟:从美国回来后,他想做中国人自己的景观事务所


李中伟:景观是城市的奢侈品,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不像建筑,是刚性的,景观是弹性的。但它看似无用,实则藏了许多的文化与精神。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的进步,景观会越来越重要。


02

图片

@ 大小景观钟惠城:关心年轻设计师成长,拒当明星事务所,我们不是言听计从的设计师


钟惠城:我们不做明星事务所,作品形式更不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大家都会参与到设计中;相比商业价值的诱惑,我们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保持思考的深度和独立。我们不是,也不会成为言听计从的设计师。


03

图片

@ 山水比德马晓晨:做设计从来都不是完美的生活


马晓晨:身份的转换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但正因如此我很早就清楚自己不喜欢什么,这一点比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为重要。好好做设计,做好设计,仍是当下更适合我的事情。


04

图片

@ 江苏旭辉杨华:景观,是美好生活的超级底盘


杨华:我们也从来不排斥其他的开发商来共享我们的理念。要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全行业全社会来参与。城市本应是一个更大的社区,政府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倡导。只有这个行业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05

图片

@ 四叶草堂刘悦来老师:普通人也能成为城市景观创造者


刘悦来:打破专业壁垒,让普通民众都能参与进来。普通人也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景观。


我们的目标是能影响更多的人。用好的设计,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增强人民主体性,达成共治、共发展。这样我们的城市景观才不会依赖于资本或是政府,而能够自发地生长,形成正向循环。


06

图片

@ 纬图设计李卉:用规划的思维解决景观问题


李卉:随着行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会有更多的出路,我们可以从很多项目中看到景观的提升空间,许多的城市问题需要通过景观设计去解决。而从业者们也不应一味悲观,保留思辨和精进的能力,才不会被淘汰。


07

图片

@ 融创王向毛:以身外身,寻梦中梦


万物皆有灵,静念自生长


王向毛:从前,我们从一件事、一个专业、一扇窗口去探寻世界,如今我们行至水穷,坐看云起,用更广阔的视野去涵纳珍视的风景。每一次都不是告别,而是生长。时代如是,我们如是。


08

图片

@ 万华集团彭妍:亲历西南景观发展二十年,过去没有高周转


彭妍:景观设计的核心在于空间的营造和创造场景体验感。景观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比建筑与人的关系还要密切。人生活在建筑中,其实并不太能感知到建筑本身,步入建筑后,更多的感受来自于室内设计。


但景观不同,它会将人包裹,将建筑包裹。不论人走到哪个角落,景观都能与人互动,让人对这个环境产生感知,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09

图片

@ JTL刘展:生活是设计的最好老师


比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可,刘展更在意的是如何实现自我突破。


刘展:作为小体量的studio,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断发现自我,客观地认识自我再到适度地突破自我,让设计更周全的落地,用落地来发声。


10

图片

@ 种地设计朱弘博:园林是为心灵建造的房子


朱弘博:我们最终要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自己的虚弱,面对自己的浮躁,面对自己是否具备改变现状的能量。

我常去沧浪亭逛,这几年,每一次去就会有不同的体会。沧浪亭中塑造的两面空间,就像这个世界带来的两个极端。黑夜白天阴与阳黑与白好与坏,如何去平衡守中。

将来还会有更多设计师在《我是设计师》专栏中诉说他们的设计故事。

不管他们是新锐还是大咖,平台希望发掘出他们与众不同的经历、思想与追求,同时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优秀栏目。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