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干货
低迷时期,我们都要努力寻找突破口
2023-02-17 18:44  浏览:2004
在大时代背景之下,面对行业低迷的现状,我们需要寻求变革和突破。景观是否可以与热点议题如元宇宙进行结合?景观的未来是否就是与生态低碳衔接?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又可以从哪里寻求突破?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在疫情期间,阿普贝思(UP+S)景观设计机构先后承接了阿里巴巴达摩院、菜鸟云谷、京东总部等办公园区的景观设计,一次次突出重围,持续探索景观设计的可能性。

图片

阿里巴巴达摩院南湖园区效果图

图片

阿里巴巴某项目效果图


园景人与阿普贝思(UP+S)景观设计机构创始人邹裕波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采访,邹裕波先生说道“低迷时期的生存守则,可能要随遇而安、见缝插针,见招拆招,同时还要洞悉各种机会,甚至对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要进行储备、进行智力上的投资,越是危机时刻越不能乱了阵脚。”低迷时期,我们都要努力寻找突破口。

图片

「邹裕波先生」


时代背景下的改变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mes

 

园景人:目前您团队在项目选择上有哪些标准呢?与疫情之前是否有所变动?

邹裕波:1. 更有尊重的双向选择。


我们秉承“设计品质与产品价值并进”的观点,不以低价内卷来扩张市场份额为导向,不断寻求有影响力、有理想、有追求、能充分理解并认同阿普贝思价值观的合作方。我们依旧积极与各合作方建立长期友好合作,也期待更多有价值、有情怀的深度合作。


一方面,是希望真正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放在宝贵的、值得投入的作品中去;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与合作方们建立长期互信的关系,形成更多可持续、创新性的深度合作。


2. 更有价值的项目品质与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合作方,包括阿里巴巴、菜鸟、京东等头部企业,其专业素养与设计追求,给我们的项目出品与长期发展给予了极强的鼓舞与高度的支持,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拒绝批量生产的设计、拒绝千篇一律,这是我们的创作初心。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可落地、可持续、亲自然、面向未来的项目机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中标通知书一览


3. 更专业化的综合把控。


随着市场上项目数量和投入的减少,相应要求的效能增高。这不仅要求我们加强对于成本、时间和品质把控,更要求我们在项目之外,关注设计施工一体化、EPC+O等更多综合开发模式,近期我们也在持续践行着这些内容。


4.更多元的跨界。


阿普贝思将在经营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发生转变,打破传统的景观设计模式,从纯粹单一的设计往跨界统合的协作转变,除了设计本身,我们也正逐步往整个产业链路的上下游寻找机会,强化设计师从设计前期规划到落地施工、运营维护的全流程综合实力,不断地进行业务拓展和转型探索。

 

园景人:“海绵城市”与“健康住区”曾作为阿普贝思的重点方向,在疫情后是否将有所不同?


邹裕波:从更深的层面上说,实际上我们一直坚持并延续着亲自然、可持续的主线设计理念,这是阿普贝思15年前便提出的核心设计理念,也是我们的本源精神。不单是景观设计,几乎所有的设计都应该具备生态可持续的意识,所以这个方向将是阿普贝思未来坚定不移的主旋律。

图片

研发成果:阿普贝思亲自然解说系统


基于此大方向,我们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未来可能性进行业务布局。


海绵城市和健康住区都是这些年当中,因市场需要而产生的项目需求,阿普贝思只是顺势而为,积极拓展了相当体量的项目,接下来,我们依旧会紧扣市场需求,对相应产品系列进行扩容,如产业办公综合园区、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儿童友好、旧城改造等更多与时俱进的项目类别;而海绵城市项目作为与生态可持续政策导向相关产品,未来也仍是我们深入研究和更新的板块。

图片

龙潭中湖亲自然儿童乐园效果图


同时,我们关注生物多样性、碳中和、碳达峰等宏观课题,在以往沉淀上迭代更新,做生态跟景观紧密结合的行业细分市场,做更多探索和创新。例如近期的菜鸟云谷产业园,就拿到了国际绿色可持续景观场地SITES金级预认证,北京阿里总部项目中,则把阿里的碳中和宣言作为设计原则,这一系列实践都得到了甲方的信赖与支持。

图片

菜鸟sites金级预认证

 

园景人:在当下业内市场中,阿普贝思的自我定位是怎样的

邹裕波:我们的定位就是:在保持景观设计的基本面之上,往生态可持续方向进行衔接和跨界的景观设计公司。

 

园景人:您认为哪些关键词可以概括您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邹裕波:第一个是可持续性。阿普贝思成立于2016年,我们希望做设计是长期主义的,把生态真正落地;


第二个是创新。我一直希望团队成员是不满足于现状的,要敢于打破景观行业内的一些既定定义和工作方法,往更多的方向外延,创新一直是我们团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要成为新锐,为行业输送新的理念和创意。


第三个是跨界。阿普贝思鼓励员工跨界,跳出设计做设计,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设计。这也跟我们公司的人员组成有关,除了景观专业,我们有规划、建筑、艺术设计等不同条线的设计师,因此景观、建筑、室内、标识系统、产品设计等,都会涉猎。


这三个关键词相辅相成,在跨界的基础上,以可持续的理念为指导,迸发更多创新。


 

健康与生态化的实践
Health and Ecological Practices

 

园景人:您可以具体谈一下可持续与亲自然的营造吗?

邹裕波:首先是可持续。当下的景观装饰性太强、人工味太强,很多景观是室内精致审美风格的室外延伸,相当于室外装饰;但我认为,景观的本质是让自然做功,应该依靠自然,用自然的审美方式、自然的材料,让人放松,甚至粗糙一点,景观不宜追求过度精致、过度设计。


所以我们提出来低投入、低维护、低影响开发等策略,多关注生态修复问题,把创意放在景观如何去整合生态、建筑等其他领域的内涵,而不是景观的细枝末节之上,这样景观才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然后是亲自然。从景观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亲自然的需求。疫情三年,给很多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自然的渴望。自然对人的身心健康、能量复苏都是有益的,我们在纯粹追求生态价值的同时,开始走向对人的生活价值的思考,所以我们会在空间当中,加入很多人与自然互动、沟通、感知的场景,让可持续和亲自然的理念相辅相成。

图片

亲自然价值观金字塔

 

园景人:您如何看待您过去的设计项目?哪一个项目让您印象最深?为什么?

邹裕波:已实施的衡水格雷服装创意产业园项目吧。这个项目很好地融合了我们的三个关键词:生态可持续性、跨界整合和创新创意。我们本可以仅以做景观的方式去做项目,但是最后把规划和建筑也一块做了,同时还将海绵城市理念也融入其中,项目落地后表现也较好,它充分融合了我们整个团队这些年的价值追求核心点,我很喜欢。


实际上回看项目时,会发现每个项目都有遗憾,但我觉得做得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始终把亲自然和可持续理念融到我们景观作品之中,没有太多的人工粉饰和铺张浪费,没有制造更多的“视觉垃圾”。

 

园景人:对于海绵城市的实践性项目,在具体项目中是否有遇到困难?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邹裕波:首先,海绵城市项目涉及生态跟景观的结合,因此本身便存在着许多技术难点,所以过程中也必会面临着诸多资源、技术与人才匹配问题。


如天津雅居乐滨河雅郡,水质处理一直是棘手的问题。项目地位于滨海区域,地下水位非常高,盐碱程度高,水域面积小,在后期管理时,水域曾出现不明原因的水污染问题,也成为了我们比较遗憾的方面。

图片

天津雅居乐滨河雅郡实景图


其次,在海绵城市实践项目中最大的考验是:合作方与设计师的认知差异。


从设计师与业主的层面来说,如果用海绵的方式去做,那可能会跟传统的审美或主流的品质调性相反,如何统一大家的思路和理念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从设计方与施工方层面来说,双方之间在理念一致且协同紧密的情况下,项目才能够顺利落地并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在雄安万科绿色研究发展中心雨水街坊当中,施工周期非常短,而雨水街坊又是一个强创新的自创产品,荣幸的是,甲方和施工方非常给力,3个月内从设计到施工基本呈现,这跟各合作方的专业素养与理念协同密切相关。

图片

雄安万科绿色研究发展中心雨水街坊实景图


对现状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园景人:您最近哪些设计相关的社会议题最让您关注?

邹裕波:第一个是景观设计行业和景观公司的发展趋势,从国外趋势来看,景观公司未来可能会呈现小规模的态势,会变得更精专、在地性更强;


第二个是设计与热点议题的结合,如“元宇宙+景观”,元宇宙跟很多行业都在结合,例如景观未来的场景化搭建,在虚拟空间里的呈现,如果发展起来,应该是很有意思的应用方式。


第三个是景观与生态低碳的衔接,如何让景观形成与整个大环境的呼应,核心点之一就是:景观如何在未来把大众的审美标准与低影响、低维护、低投入等开发理念进行融合,景观不是奢侈品,它完全可以是自然而然的。当然,行业本身也亟待一次观念上的革新和改变。

图片

京东D-2地块设计效果图

(以安全、生态、绿色、人文的设计理念为京东园区赋能)

 

园景人:在您的设计生涯中,是否有较为低迷的时期?您又是如何调整过来的呢?

邹裕波:2010年左右,经历了较大的经济环境更替,传统业务受到很大冲击,当时我们从做大市政项目转向做地产开发项目,转变持续了2-3年,由于项目类型、业主诉求和项目进度等差异化非常大,转变过程也比较痛苦。


2022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一年,可能对所有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低迷时期,我们需要面对太多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而每一次低迷期,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回撤?是发展?还是生存?


回撤,不大可能,你热爱这个行业,且也有做事的拼劲,所以不会撤;发展,在低迷时期,又很难支撑太多的发展;因此只能生存,此刻你又会发现,低迷时期的生存守则,可能要随遇而安、见缝插针,见招拆招,同时还要洞悉各种机会,甚至对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要进行储备、进行智力上的投资,越是危机时刻越不能乱了阵脚。

 

园景人:您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邹裕波:一方面,甲方在推进项目的速率放缓,让整个运营周期和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有效的项目量变少,人员成本、设计成本却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设计师的稳定性变弱。

 

园景人:您的团队最近在做的事情有哪些?

邹裕波:目前,我们依然把产业办公园区景观作为我们的核心板块去保持、拓展和研发。


海绵城市及生态低碳方面,最近我们做的鄱阳湖小微湿地改造,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方式,最大程度地使设计意图落到实处,发展成海绵城市细胞级的产品。


城市更新方面,近期我们正在自主筹划龙潭中湖公园里面的一个亲自然无动力儿童乐园,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多方面介入,关注亲自然及生态可持续性的同时,增加更多运营内涵。


在小尺度空间方面,我们自主经营的一亩茶室,其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到建成也全权由阿普贝思进行。


以上,是我们近期在做的一些有意思的探讨。

图片
鄱阳湖五星大队小微湿地效果图及施工现场


未来的路径
Future path

 

园景人:您是如何看待如今国内景观建筑的大环境的?有什么突出的问题吗?

邹裕波:首先,是行业发展的瓶颈。过去5-10年是一个高速的、快速的、批量化生产的时间。疫情期间,行业历经较大的转型调整,我们逐步回归到平稳建设的时代,不能再用过去的标准去给自己和行业定位。


而行业之间信息缺乏沟通整合的问题也尤为显著,景观作为一条能够衔接打通上下游的链路,应该兼容并蓄,多维整合,切勿将景观做成建筑与室内之间的填空而已。具体来说,可从几个角度践行:


(1)关注景观与规划、建筑、室内等各专业间的衔接与平衡;

(2)生态场景一体化,进行政策导向的生态拓容;

(3)关注设计之外有关投资、建设、维护、运营的综合要素。


以菜鸟云谷产业园为例,我们将生态可持续的应用和不同业态的统合作为设计要点,使园区内的各类企业形成产业生态链集合。

图片

菜鸟云谷产业园效果图

其次,是价格的恶性竞争。一些公司为了拿到项目,不惜成本、低价竞争,还有一些公司给甲方做免费投标,把价格压的很低,这都会带来行业内部的混乱。


实际上,设计价格,或者说设计的价值,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越来越高才对,而近两年突然降得很低,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洗牌的过程,能留下来的设计公司会是那些能抗得住风险、性价比高、擅长解决问题的公司。

 

园景人:对于目前业内低迷的现状,您觉得改变的突破口在哪里?作为设计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邹裕波:我认为景观设计师要更全面地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今天的设计师一定具备跨界思维,要变得更加全面综合,你可能什么都得会、什么都得行,从前期谈合同到后面落地现场定现场,多维度的全面去拓展,充分发挥你的价值。


同样,对于公司来说,要超越之前景观设计“填空式”的思考模式,要整合资源和解决问题,例如,现在很多甲方已经取消了景观设计管理人员,所以设计公司要代替甲方做很多原本甲方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要做投资估算、运营思考……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当你不再是一颗螺丝钉,而是一个能够全面解决上下游问题的渠道时,你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获取更大的市场优势。


所以,我号召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要往自己的能力边界去拓展,整个公司也要往自己的能力边界去拓展。我认为未来的机会就在边界上,谁在边界上做出更多的端口和接口,谁就有机会。在行业内卷的情况之下,边缘的地方才是有机会的地方。


还有一个就是营销,从产品时代走向流量时代。每个设计师都要去宣传自己,增加流量,把你的优势表达出来,在某个细分市场上以优势做降维打击,而不是在同一个市场里面去做恶性竞争。在当下阶段,设计公司的自觉性、品牌力非常关键,需要管控好客户长期的评价标准,减少短期投机的可能性。

 

园景人:您认为未来的景观建筑会是什么样的?未来的设计公司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邹裕波:五个字来概括就是:小、精、专、特、新。


小:未来的景观建筑公司会越来越小,美国90%的景观公司,都不到5个人。我们会经过一次次经济周期变化,在低谷时期,设计公司就会把团队分解的很小,中国未来也会有很多小公司、小工作室,要更加懂得去整合资源、制定规则、相互协作。在遇到大项目的时候,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


精、专:设计公司也是这样,你要有专业性,比如水专业、植物专业,或者某一个区域的项目,亦可以是文旅的、民宿的等等细分领域,一定要专业、精细。


特、新:即特色和创新,比如像小微湿地、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等等,把特点做足,那还是可以生存下来的。


图片

阿里巴巴某项目下沉庭院效果图

(将下沉花园与建筑空间充分融合)

 

园景人:您心目中的设计师是什么样子的呢?

邹裕波:我认为,设计师都是不完美的,虽然没有完美的设计师,但是可以有完美的设计公司。我心目中完美设计公司的模型,它具备如下几点:


其一,这个设计公司当中要有比较有创意的、能够静下心来画图的设计师,他可能不怎么爱说话、性格内向,但是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对于设计艺术、空间的敏感度非常强。


其二,要有技术性非常强的一群人,他们擅长解决技术性难题,喜欢去现场,喜欢琢磨构造、材料、造价,喜欢翻译天马行空的图纸创意,并把创意落到实处。


其三,要有研发能手,要不断迭代。设计跟纯粹的艺术不一样,要把过去做的很多工作局部存留下来,在下一步工作当中充分应用。研发便是不断复盘相似项目,把可以用的东西沉淀下来,共同学习、进步,这样子公司才能不断成长。


其四,要有资源整合非常强的人,不但能把内部人员组织起来,也能把外部的兄弟公司、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懂得利用招采的思维方式谈判,促成大家共同协作,让公司能够非常全面地完成不同规模的项目。


其五,要有非常强的商务营销能力,要有一个能说会道的、能够包装、做市场推广的人。他不一定会画图,但是一定有非常强的解读甲方需求的能力。


其六,如果要做一个完美的设计公司老板,可能对于上述几点都要懂一点,或许不是样样精通,但他能找到拥有这种品质的专业人才,并把他们整合到一块。


这就是我心目中一个比较理想的设计公司模型。


总之,过于匠气,把所有精力都放到技术上面,设计师早晚会吃亏的。设计公司也是如此,要懂得管理、运维等知识,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吧。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