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干货
AI作品被抄袭?AIGC版权谁属?
2024-03-29 17:15  浏览:1560
 图片
相关信息和图片来自小红书作者银河小宇宙,仅供讨论,
花展图片来自shenzhenLook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krfQu16P6BRVwI6RKF7x_g。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的花展福鹭园成为了业内小热议的话题。对于许多AIGC创作者来说,这里不仅是一个值得一游的美景,更是一个关于版权问题的现实课堂。设计师林沛毅博士的AIGC创作团队表示,看到福鹭园的视觉效果时,心情相当复杂。一方面,他们赞叹对方能将2D的AI技术如此出色地应用到景观设计中,这其中的方案制定、建模、施工图绘制,以及材料和结构的考虑,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但另一方面,创作者们也不禁产生了抄袭的疑虑。因为福鹭园的主视觉效果与他们之前的作品极为相似。


目前,似乎还没有专门针对AIGC创作者的版权法规出台,这意味着他们的作品在面临抄袭时,维权之路异常艰难。许多创作者都呼吁,当看到他人作品并有意使用时,应该事先征求原作者的同意。毕竟,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是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


从福鹭园的视觉盛宴到AIGC创作者的版权思考,我们不禁要问:在技术与创意交织的时代,如何平衡创新与保护?一方面,福鹭园的美丽景观展示了AI技术的魅力与创新;另一方面,这也引发了对于AIGC创作者版权保护的深思。在缺乏专门法规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创作者的权益不受侵犯,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


01 

传统设计作品的版权归属如何评判


在传统的建筑和景观领域,作品的版权归属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作品的独创性: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判断作品是否受版权保护的关键因素。独创性是指作品是作者独立创作的,并非抄袭或模仿他人作品。
作品的表达形式:建筑和景观作品可以以图纸、模型、照片、视频等形式表达。只要作品具有一定的表达形式,就受版权保护。
作品的作者:作品的作者是指创作作品的人。在共同创作的情况下,作者应当共同享有著作权。

其他一些特殊的版权问题:建筑作品的署名权:建筑作品的署名权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建筑作品的署名权由建筑师享有。景观作品的署名权:景观作品的署名权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景观作品的署名权由景观设计师享有。建筑作品的保护期限:建筑作品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景观作品的保护期限:景观作品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在传统设计技术的语境之下,产权的归属往往依赖于创作者的创意和表达。设计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意,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当发生设计抄袭的情况时,通常会通过对比两个作品的相似度、创意来源、创作时间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对于设计版权所属涉及不同地域的法规和不同专业领域,对于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因此,在实际情况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法律评估。


02 
当AI作为一种主要生产力,生成的AIGC创作,是否也存在产权归属问题?


当AI作为一种主要生产力,生成的AIGC创作、辅助设计工作,无疑会带来更复杂的产权归属问题。


AIGC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些已有的大数据的设计创作,这些创作,不论是落地还是未落地,都肯定是由他人完成的。AI工具根据这些过往的成果所生成的作品的这个过程,如果切换到传统的设计技术,就好比很多设计师的作品生成,是基于阅读和参考了很多已建成的案例,结合了设计师自己的思考,产出作品。AI工具只是通过惊人的算力,成几何倍数地加快了这个过程。而这个创作本身,不同的作品,创作者所付出的创作时间成本和个人所投入的技术浓度,可以有非常大的差异。


简单打个比方,一个设计师可以通过一句话(prompt关键词)去生成几百个方案效果,但这个动作本身,就有点类似于过去设计师在浏览器的图库中输出一个名词,图库反馈无数个意向。所不同的是,这些意向如果是真实的场景,都应该有真实的设计者、开发者和拍摄者,哪怕是用传统手法来设计的效果图,也会有真实的创作者。而通过AI软件所生成的设计效果图,无论多么真实,在现实世界中都没有建成一模一样的,所以理论上除了AIGC创作者,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其他版权持有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AI创作过程,创作者所付出的成本,有可能也只是一连串相关的关键词,所付出的时间和技术成本是比较低的。而我们不能否定的是,通过这样一句关键词能生成这样的效果图,客观上就是基于大量的别人的创意,以及AI工具的算力,而非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


AIGC创作本身的版权问题,注定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修正、充满争议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AI在创作过程中所依赖的数据来源是多样的,可能包括已经存在的作品、设计理念、艺术风格等。这些原有的数据的创作者和持有者,在AI生成新作品时,是否应该享有某种形式的权益,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AI创作的独特性。虽然AI在生成作品时依赖了大量的已有数据,但AI的创作过程并非简单的复制和粘贴。AI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学习,能够生成全新的、具有独特性的作品。这种独特性,使得AI创作在产权归属问题上,具有与传统创作不同的特性。


03
作为AIGC的创作者,作品被他人落地,其知识产权是否能获得保护?


在AIGC(AI创作生成内容)领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会是一个越来越备受关注的问题。当AI作为一种创作工具,为我们提供设计方案时,其作品被他人落地使用,其知识产权是否应该能获得有效保护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AI生成的AIGC创作同样具有知识产权属性。无论是AI独立完成的创作,还是在人类创作者指导下生成的创作,原作者的内容创意、心血和智慧,特别是高水平、成体系的AI创作,理论上肯定需要获得一定程度的产权保护。但实际操作过AI相关的作图软件的创作者应也知道,AIGC创作因其水平和性质的区别,创作者的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都非常参差。因此,在现实中,由于AI创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AI创作的生成过程往往涉及多个主体,包括人类创作者、AI技术开发者、数据提供者等,这使得产权归属的界定变得困难。另一方面,AI创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也使其难以被传统版权法所完全涵盖。只能探索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适应AI创作的特点。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创作的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加强AI创作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鼓励行业内的自律和规范,推动AI创作的健康发展。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景观项目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问题,从项目的定位属性、客群分析、设计策略、风格理念、交通流线、绿化植物,到跟甲方沟通、说服甲方,整个过程包含了更多“看不见”的综合性的专业能力。能够实现一个设计的创意,本来就不只是能靠视觉冲击力。

有创意的视觉形式可以有千百种,能成功落地一个项目还是需要结合了很多综合的能力和各种因素。所以好的创意只是一个设计项目的一个好的开端,而不是终点。它像一颗种子,需要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个土壤就是设计师的综合专业能力,解读项目背景、甲方需求,适应市场环境等众多因素的融合。


等待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内的自律和规范,推动AI创作的健康发展,固然是一种乐观的看待,但设计师也好创作者也好,还是需要正视,只有“有门槛的生产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生产力”,才是可以坚守的产权。


04 
给设计师的建议:制造竞争的门槛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大概有这样的推论,AI虽然为设计师们提供了高效高质的生产力,但要成功落地项目,保持核心竞争力,形成生产闭环,这样还远远不够。除了AI技术,设计师自身还需要提升竞争的门槛,才能在AI创作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过硬而全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肯定是首要的。尽管AI工具能够生成多样化的设计方案,但真正的创新和独特性仍然来自于人类创作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师应该继续深化自己在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结合目前的社会趋势,市场情况,输出更符合现状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大框架,底层逻辑思考透彻之后,再结合相关的技术和工具,才能做出合适的设计。有了合理的规划和功能配置,才能在视觉形式上有一个基本的调性,这是AI无法代替设计师去思考和判断的。


目前地产市场下行,建筑、景观设计,有不少都逐步转型,项目需要同步考虑未来的运营,这就需要更多专业上的思考,AI目前更多的只能通过类似“穷尽法”的模式,帮助我们去解决视觉上的问题。要做好一个项目,硬核的技术还是需要设计师好好去“做功课”的。设计师可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论和工作结构,从而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与众不同的服务流程。


建立个人品牌和风格,注重创新和独特性。在利用AI工具进行创作时,设计师应该保持对创新和独特性的追求。尽管AI可以生成大量方案,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从中筛选出独特且具有实际可行性的设计。设计师应该学会如何引导AI工具,结合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生成符合自己风格和理念的作品。


在AI创作的时代,建立个人品牌和风格变得尤为重要。设计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理念。通过将自己的作品和理念传播出去,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道德层面来说,遵守法律和伦理固然重要,但在现实的市场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情况是:作品是谁第一个做出来的不一定最重要的,谁最终让大众记住了那个作品才是最重要的。通过成体系地输出AI作品,结合适当的推广方式,才能让大众记住,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写在最后


AI技术为设计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机会,但设计师也需要在AI创作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竞争力。随着AI技术的普及,AI技术并没有太大的护城河,与其期望得到相关法规的保护,制造竞争的门槛才是王道,通过提升专业技能、建立个人品牌和风格,以及引导AI工具生成符合自己风格和理念的作品,设计师可以在AI时代中保持领先地位。


作为个体,关注法律和伦理问题。在利用AI工具进行创作时,设计师自身应该关注相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了解并遵守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创作成果,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创作权益,约束好自身,探索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适应AI创作的特点。只有这样,设计师们才能在AI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性和价值的设计作品,持续为行业赋能。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