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干货
景观 Top Talk 论坛回顾
2021-01-25 11:05  浏览:3950
图片


景观Top Talk论坛回顾

2021景观节暨园林景观新场景新材料展览会

在2021年1月11日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展会凭借着

高品质的展览内容

多元互动的景观新场景

让人受益匪浅的景观行业论坛

卓越的展览展示效果

得到了业内各方一致好评!!


[会场现场精彩花絮回顾]

START

论坛 开场

景观景观 Top Talk 论坛全国各地近700位景观同行齐聚一堂,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主任,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得者俞孔坚先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李翔宁先生;以及《城市中国》执行主编、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HDD)城市规划与策划总监崔国先生(特邀嘉宾主持),联手传递景观与建筑的声音,畅聊未来景观与建筑新认识,发现未来无限可能性!

图片

SHARE

嘉宾 分享

- 俞孔坚 先生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主任

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得者

《桃花源与生存的艺术我的治愈地球之旅》

图片

俞孔坚老师以《桃花源与生存的艺术我的治愈地球之旅》为题娓娓道来地分享了自己设计理念的源泉,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成功案例等。

俞老师的灵感一直都源于他的童年,以及那个时代的家乡。随着时代的变迁,家乡的自然环境逐渐消失,俞老师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记忆中的自然。

图片

而在求学时期,北林及哈佛的学习也为俞老师今后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奠定了基础。

俞孔坚老师认为自己的设计理念是源于生存的艺术的中国农民智慧与欧美先进的设计思想的结合,使其能够站在全球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城市发展以欧美城市发展为鉴,提出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新理念和新途径,即基于生态文明的大脚价值观与美学观和以生态基础设施为基础逆向规划途径

图片
图片

在大脚革命的理念中俞老师认为应当就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规划和保护大脚(跨尺度构建生态基础设施);

2)让大脚做工(吸取传统生态智慧,发展基于自然的生态工程技术);

3)使大 脚美丽(发展新美学并构建深邃之形)。

这就是汲取古代生态智慧,利用现代技术,创造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形成深邃之形。

图片
图片

回首过往,俞老师对于在故乡村庄的经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景观和都市主义、可持续性和美学等现代理念与儿时经历嫁接、融合、繁衍,可以帮助我们去积极应对当前人居环境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图片
图片

俞孔坚老师提出:当下是一个难得的发人深省的时刻,我们有必要思考人类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就是一个强劲警示任何自以为可以征服自然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坦率地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相当悲惨且注定谦卑的时代。

与气候变化危机一同席卷而来的全球疫情,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创造能够治愈人类身心的景观和修复地球本身的健康是何等重要。

- 李翔宁 先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迈向自然的建造》

图片

李翔宁老师认为当代中国建筑和景观一样,也是逐渐在走向国际的舞台。在此次《迈向自然的建造》主题分享中,他阐述了自然与建筑可寻的内在联系。

图片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人们就开始逐渐反思,现代技术和无尽的开发可能会变成一种掠夺,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我们需要开始寻找应对此后果的方法。

国内外众多艺术家也以他们的方式,表现出对人类建造的一种批判。

图片

翁奋- 骑墙(摄影)

图片

杨泳梁- 蜃楼(绘画)

图片

△向利庆 - 永不摇晃(摄影)

李翔宁老师提出:自然可以是一个名词,同时可以是一个副词/形容词,它可以是定义我们对于建筑空间取材的运作,也可以是之后的设计思路和过程。

那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来认识自然的建造呢?

其实它并不一定绝对排斥人工建造,而可以是一个更加包容的系统,将人类的建造也包容其中,使它成为自然的一个部分。

图片
图片

通过建造这一活动,人和自然可以建立一种更和谐的更静谧的关系。

当然自然的建造不一定是只用自然材料的建造,也不是不能建造;而是看我们如何从自然的规律当中寻求到一种机制一种办法,使得我们达到使用人工材料,依然可以与自然形成良好的共融关系,这就需要我们设计的智慧了!

图片
图片

COMMUNICATION

嘉宾 对话

此次嘉宾对话环节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主任,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获得者俞孔坚先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李翔宁先生;以及《城市中国》执行主编、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HDD)城市规划与策划总监崔国先生(特邀嘉宾主持),就美丽城镇与生态文明为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图片

[对谈现场]

- 崔国 先生

俞老师在前面分享提到了发展新美学并构建深邃之形,其中您是否能具体解读一下深邃之形?

- 俞孔坚 先生

我们基于自然利用自然,但人类又不能完全融入自然。人类有别于动物,他需要在大地上留下痕迹,需要有所庇护,才能生存下来。

我们究竟是为了创造而创造,还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创造,如何把握其中的边界,这是对当代设计师的一个挑战。

人们需要克制的建造,需要深邃的建造,把人的欲望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既不多也不少,满足需要而不浪费,此时产生的形既是深邃之形。它满足了人类的欲望,又不会过度消耗自然,深邃之形实际上就是可持续的形。

图片

[俞孔坚先生]

- 李翔宁 先生

我理解的深邃之美如同绘画,儿童时期我们使用原色,慢慢成长开始使用高级灰,一旦你超越了本身的层次就开始了返璞归真,使用鲜艳的纯色依然能表现美感,如同人类文明他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回到景观的形态上,我们的设计也是需要通过自身的训练,发现自然的美,通过学习它、模仿它,从而用设计的方式进行再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投射了人类自信活动和设计附加值的形态就是一种深邃的形态。

- 崔国 先生

从两位老师的谈话中,都提及了从中国乡村里汲取了丰富思维与智慧,俞老师已经讲述的非常详尽了,那李老师是否也可以就此进行一些具体的分享呢?

- 李翔宁 先生

我们常说乡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同时它还是一个有一定自由度与介入空间的领域。

不管是建筑还是景观,乡村都是一个能挖掘出很多传统智慧的存在,这些智慧才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强有力的工具。

图片

[李翔宁先生]

- 俞孔坚 先生

我们说回到乡村,其实就是刚刚谈到的人与自然的深邃的纽带,乡村上千年的历史,使得其建立起的人与自然深邃的关系是远超城市的。

乡村为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如何协调的灵感来源,我们可以利用当代的技术、材料、方式,通过乡村的智慧完成深邃之形的表现。

- 崔国 先生

说到美丽乡村这样一些新的政策,我们的建筑、景观设计师在进入乡村时,对其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是否会存在一些隐忧?两位老师是否可以给出一些忠告呢?

图片

[崔国先生]

- 李翔宁 先生

在设计师层面上,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能很好的把握乡村的品质,可能在建造中将乡村变成另一个城市的翻版。

此外,乡村建造的根部问题并不在于设计师,它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和土地制度以及乡村文化社群重建的问题。

- 俞孔坚 先生

中国乡村确实面临着危机,我们有时不会考虑人与土地的关系,从而输入一种虚假的不可持续的美。

我们必须引入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我一直在做的望山生活项目,将城市带到乡村,创造一种乡村都市主义,这是一种人的城市化。

形态上是乡村,但从功能上它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例如高铁、5G、云办公等,实现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活状态。

图片

[俞孔坚先生]

- 崔国 先生

两位老师刚刚提到,建筑与景观是一体的,普通人在欣赏感受时一般也不会将其分开。那在教育与策展领域中对于传导信息是否会有误呢?

- 李翔宁 先生

不同的人对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解读,在做展览时我经常会考虑一个问题,我做的展览到底是给专业人士看的,还是给普通的老百姓看的?

在你需要兼顾大众的情况下,我会设计不同的导览线路,对于不同的人展现出不同的叙述方式,让设计者与观众产生互动,从而形成新的故事。

- 俞孔坚 先生

一个空间参与性是十分重要的,景观回到本意,它就是创造一个人类活动的舞台。

图片

[对谈现场]

- 崔国 先生

今天我们就乡村到城市、景观到建筑、教育到策展等也聊了很多内容,接下来我们将时间留给观者,众位是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

- 问

今天的主题是美丽城镇与生态文明,我国对城镇的发展投入力度比较大,发展也比较快,想问一下接下来我们城镇与乡村这两块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 李翔宁 先生

这是个比较大的命题,我觉得趋势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虑,从我们建筑、景观和规划这一学科层面来说,首先需要考虑更多的是于传统的关系。

其次是考虑和自然生态关系,减少碳排放以及进行碳平衡等,是需要建筑、景观和规划这些学科共同考虑的问题。

最后,人的要素也越来越重要,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建筑,我们的景观越来越人性化,对于人的关怀在未来城市及环境领域,将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

图片

[李翔宁先生]

- 俞孔坚 先生

当代的城市是由于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工业化需要人口的聚集。

而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城镇是什么样子的,要知道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会决定我们未来城市的形态,这是个需要我们去研究的话题。

图片

[对谈嘉宾合影]

- 崔国 先生

此次景观 Top Talk 论坛我们从乡村到城市共同探讨了很多话题,当然由于时间有限相信很多观众都意犹未尽,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交流。

在此我们感谢主办方园景人全网络平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这场丰富而精彩的思想盛宴!!

图片精彩花絮图片

图片
图片
发表评论
0评